小学数学中段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 张影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张影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界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是以往的单一教学方式,对有效性提问的重视越发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性提问方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等,也能够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得以进步。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对有效性提问方式予以完善,切实增强自身教学成效,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整体性提高。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

张影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界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是以往的单一教学方式,对有效性提问的重视越发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性提问方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等,也能够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得以进步。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对有效性提问方式予以完善,切实增强自身教学成效,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整体性提高。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现状实施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提问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98-02

        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性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课堂氛围的活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数学教学课堂上的有效性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提问后评论的缺失、引导上存在问题等等。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果,我们应该对提问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更加细致的思考,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1.形式大于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课堂上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通过互动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思维。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都会进行常规的提问,让学生们通过解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部分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造成了提问的形式大于内容的结果。例如,在教授乘法口诀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逐个提问或抽查,以此来检验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熟悉程度。然而,这种提问方式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这种提问并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开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目标。
        2.评价不合理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在“答不上”的状态中冥思苦想,而是要通过指点和引导,解开学生的困惑,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提问后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和讲解。提问后的评价和讲解是解决学生困难的直接路径和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提问后,应该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细致的评价,从学生的回答思路、答题技巧、表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多肯定和赞扬,委婉地指出错误,帮助学生纠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和数学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以问题引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有效开发。如果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反问,那么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将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提问时,多数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或者是迫于教师提问而回答问题,深究其中的原因会发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所采用的提问方法或提问方式不够恰当、合理。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教学时,为学生准备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图书馆总共有720本书籍,这所有的书籍分别存放于上、中、下三层书架中,上层书架书籍数量的1/3等于中层书架书籍的1/4,等于下层书架书籍数量的1/5,问下层书架一共存放了多少本书籍?”这道题目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会相对比较困难,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思维障碍或发生思维混乱。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可以以提问引导提问,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对提问问题的探究能力。
        2.注重问题趣味
        在小学阶段,将趣味性因素融入数学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此不但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使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摆脱以往沉闷、无趣的气氛。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开展有效性提问教学方式,善于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并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将趣味因素自然融入其中,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十足。因此,对教师设计数学问题就有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应对小学生有所了解,并针对小学生的普遍特征、小学生的兴趣点等因素,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充分燃起小学生对数学解题的兴趣,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教学价值的显现。例如,在学习《比大小》一课时,教师则应注意问题提出适当加入趣味性元素,如教师可以出示问题情境图片(5只兔子,4个萝卜)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1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学生可以用连线的方式,将一只兔子和一个萝卜连到一起,连完第四个发现还有一只兔子,这时会得出“不够”的答案。从这个问题情境中也让学生明白5>4的结论。如此不仅能够更好促进小学生对“比大小”一课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切实激发起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这是一种极适宜小学生的教学方式。
        3.提问要具有一定的悬念性
        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尝试寻求数学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探究问题的情景中,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迫切的求知欲,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问题答案的“渴望感”,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将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发挥到最佳。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针对本节课内容,设置悬念性问题向小学生提问,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式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前面所学习到面积的相关概念,那么你们大胆想象一下长方形的面积都与什么有关?”简单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中,并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问题,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问题引导中,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提出启发问题
        问题的灵魂在于启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施有效性提问教学方式时,应重视提出启发问题,该方式对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使小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应注意的是,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应秉着“由浅入深”的提问策略,在起初切勿对问题设置得偏难,将启发性因素融入其中即可,以引发小学生启发性思考,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拓,学习能力可得到进步如此则能够对小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经常进行深入的反思,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那么则绝不可忽视对提出有效性问题方式的实施,以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增强小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等。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都能够获得提高,以达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建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5.
[2]王懿.基于差异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提问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