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刘世容
[导读] 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提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发育特点,从科学探究活动的手段及目的出发,分析了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并提出了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期促进幼儿科学探究教学取得进步。

刘世容    四川省泸县太伏镇中心幼儿园  四川  泸州  646121
【摘要】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提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发育特点,从科学探究活动的手段及目的出发,分析了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并提出了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期促进幼儿科学探究教学取得进步。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有效性提问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233-01

        教师提问是儿童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儿童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策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实现,帮助幼儿提高基本的科学素养。
        一、当前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1.提问不精准,范围太大,幼儿回答时难以切题。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目的性,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问题要切合教学活动。例如,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浮与沉”的导人环节,教师让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提问:“这是几艘船?一艘是什么样子的,另一艘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的本意是要幼儿观察发现浮在水面与沉在水底的两艘船的状态。但是这个问题过于宽泛,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显然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的创设一定要具体、准确、切合教学目标。
        2.提问即兴发挥太多,缺乏逻辑性,对幼儿年龄特征把握不够。有的教师在准备问题时,对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的认识存在偏差,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依据和目的缺乏了解,在提问时充分发挥作用,偏离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和认知水平。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儿童的发展要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基础,儿童发展要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基础。
        3.提问的问题缺少延展性,探究和思考的余地不足。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专注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使孩子形成崇尚科学、应用科学的态度。然而,一些教师对科学活动探究的意义认识存在偏差。科学活动探究中的提问逐渐使儿童形成了死记硬背科学知识的习惯。这样的引导是极为错误的,不仅损害了孩子探究的积极性,而且使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感到厌烦和厌倦。例如,在科学活动“斜坡”中,幼儿动手实验前,教师提问:“光滑面的小球跑得快,粗糙面的小球跑得慢,是这样的吗?”在幼儿还没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就把答案抛给了幼儿,幼儿形成固定思维和印象,想象力和探究能力便会减弱,思路也会逐渐倾向于死记硬背科学结论。因此,提问不恰当,不仅无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还会对幼儿进一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久而久之,幼儿对科学形成刻板印象,对今后更多学科的学习都会形成阻力。
        二、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运用
        1.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学习主动性。教师要转变观念,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幼儿与教师形成友好、和谐、互动的关系。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可以积极地放飞思维,专注于探索科学。幼儿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促进幼儿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2.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心理活动。教师应重视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准备提问之前,教师应根据孩子的知识程度预先设定好问题的情境和难度。问题应该灵活多样,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思考、探索、回答和成长。孩子的回答要及时引导,不要脱离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当孩子说出一些与“标准答案”相距甚远或想象力过大的答案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和鼓励。这是儿童在科学探究中想象力的良好表现。这对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逐步探索问题的正确答案。
        3.重视问题的趣味性。为了保证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寻找科学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兴趣是儿童学习的第一推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围绕问题自发思考,努力通过沟通与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问的目的。
        4.合理安排提问的对象。要取得实效,就要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客观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孩子的水平,注意每个人,控制弱小的孩子和不确定的个性的孩子提出问题的难度,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成就感。问题的合理安排可以促进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进步。
        5.讲究提问的语言艺术。在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从儿童生活的实际出发,问题要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要简洁、友好、准确。他们应该使用自己能理解的流行语,深入生活体验,引导他们动脑,积极思考和探索。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循序渐进的提问,尽量避免陈词滥调、毫无新意的问题。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用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观察可爱的蝌蚪”科学活动中,可以循序渐进地设计以下提问:小朋友们,蝌蚪多么可爱啊!我们来看看,蝌蚪是什么颜色?蝌蚪会不会长出腿呢?它们的妈妈是谁啊?等等。幼儿回答时,教师要对回答做出评价,肯定正确的回答,巧妙纠正错误的想法,激发幼儿深度思考探索,加强幼儿对科学的认识。
        6.注重实践,手脑并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实践,产生真知。当儿童不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儿童的探究。比如围绕问题,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科学的奥秘,领略世间万物的神奇,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和交流,让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验证。孩子在动手操作、与同龄人交流、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及时巩固探究成果,帮助幼儿拓展知识面。如“观察可爱的蝌蚪”活动之后,教师对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除了蝌蚪,还有什么小动物长大后会变得不一样呢?我们在身边再一起找找吧。”通过这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对科学知识进一步自主探究、积累感性认识,从而升华为科学素养。
        三、结语
        总之,如何在儿童科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出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探索和总结。准确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动手探究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从小形成科学观念,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参考文献
[1]李娟.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获得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20,(38):106-107.
[2]许琼华.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审思[J].怀化学院学报,2015,(10):126-129.
[3]高凤欣.STEAM理念视角下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的行动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