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浸润于中职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杨涛
[导读]

杨涛   四川省犍为职业高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228-01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这对中职数学教学在德育浸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如何浸润德育一直困扰着我们,参加《经济政治与社会》优质课建设课题组的实践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现结合参与德育组《经济政治与社会》优质课建设过程的探索与实践,浅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挖掘数学内容浸润德育
        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浸润。我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数学的育人功能。比如我在讲《变化率》这一节时,用嫦娥二号环月飞行为例创设情境,不但符合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但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诸多数学问题分别浸润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同时,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涵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二、在数学课堂上浸润德育教育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灿烂的发展史,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生动有趣的例题都有着丰富的资料与素材。中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圆周率”、“分数除法法则”,要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圆周率”的发明者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祖率”的值,并且要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年之久。还要使学生知道陈景润、华罗庚等在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在数学课堂上浸润这些人在数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树立起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能使学生们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认识到数学领域领先于世界的创造与发明,使同学们升华起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起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从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浸润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忱。



        三、在数学课堂上浸润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弘扬感恩美德,我国人民自发在“母亲节”这一天感恩母亲,在“教师节”这天感谢教育我们成长的教师。感恩教育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更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具备我国传统美德的必修课。感恩不仅是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更是道德体系建设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感恩不仅是表达对帮助自己的人的尊重,也是强化道德体系的需要,更是为了表达对施恩的人的报答而获得心理平衡需求的一种行为。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强化这种道德观,从小培养学生树立起感恩的心,树立起知恩图报的品质。作为一种美德,感恩应当是中学生性格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地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在数学课堂上,要准确寻找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在数学课堂上要及时抓住感恩主题,及时通过感恩教育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将感恩教育溶入到数学教学中。
        四、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课堂上,在“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教育”的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中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中要浸润集体主义思想,使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并以集体为重,树立起为集体争光的思想品质。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成员为小组争得荣誉而获得荣誉感,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和为集体争光获得成功的快乐带来的荣誉感来增强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在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地指导学生作为学习研究的参与者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使中学生在交流中发挥他们在团队中的作用,避免过分注重他人的表现。要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地进行评论,合理地对待他人的表现。在团队合作中态度要诚恳,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学会沟通与合作。在沟通与交流中态度要积极,坚决杜绝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要勇敢地发言,大胆地表达。教师也要及时地加以激励与表扬,使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切实得到浸润与发扬。
        五、联系生活实际浸润德育教育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随机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通过实际生活联系数学问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艺和能力。总之,无论是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小小推销员”等数学课堂活动上,针对同学们的不同表现,及时浸润德育教育。如果单凭教师的说教,而不通过实际活动加以锻炼与提高,是无法达成数学课堂中德育教学目标的。
        中职数学是一门集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但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面向学生、充分挖掘、精心策划,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实践,把培养“四有”的合格中职生作为己任,有针对性地浸润德育教育,时刻不忘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发展。
参考文献:
[1]学生德育教育指导小组.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