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冯伟杰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冯伟杰
[导读]

冯伟杰    德阳市旌阳区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培训中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226-01

        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美术课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是集绘画、欣赏、工艺、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材不断改进、完善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新课程标准》,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出以下几种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了解学生,促进创新
        美术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航灯,要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在艺术教育中得到熏陶、得到培养,教师应正确的导向。首先,教学思想及观念应转变过来,过去传授性的技法学习应成为历史,学生兴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开启应该得到发展。技法的东西和死记的教条不再适应儿童的成长,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要求,提供适应其发展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传统的教学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内容的繁琐、艰深很难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应学生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在“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求我们练训中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性格和不同的环境、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掌握其个性心理的不同特点,实施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有针对性,符合儿童不同的需要,使其正确健康的发展,从而在不同的学生中,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作品 。
        二、保护个性,促进创新
        “个性”——“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具体表现在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 要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讨新型的适合于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保护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给予发挥的空间。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每位同学对作品的见解都不一样,教师就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正确引导,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待同一事物学生也有不同的联想,要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其自由“翱翔”。


在学生的美术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要学生展开联想,把所想到的都说出来,然后添画形成一副完整的图画,结果令我大吃一惊,班上五十多位同学,画面就各不一样,甚而有些同学的点子很新奇,如:游泳的人、初升的太阳、自行车……。
        “在人的发展的先天性因素和后天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有什么样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每位同学所出的家庭环境不一样,周围的环境也不尽相同,个性差异也非常大,在美术训练中,教师应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展示出自己和别人不同的见解。这样教师因势利导,在保护个性的前提下,正确引导,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科学的评价,促进创新
        美术作品评价不等于数学题的正误,每位同学对美标准的要求都不一致。对待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不应以“像不像”来作为评价标准。一个标准,一种答案,忽视学生个性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旧的评价方式不仅障碍了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失去了艺术教育的本身价值。评价要鼓励与创新,杜绝平庸、重复。对于学生的想法、点子要给予肯定、鼓励,使其得到进一步升华,给学生一些自信,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1)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信心、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了解每位学生的优、缺点,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搞“一刀切”,因材施教,对每位孩子都有不同的方式加以鼓励,让每位孩子都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给学生宽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想象。这一步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对待学生方面,要用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耐心的指导来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心无顾忌,自由发挥,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2)对待学生,不搞“单一评价”,不以“单项论英雄”,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如:合作能力、参与意识、兴趣爱好、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全方位的评价,彻底改变以前的学分制,等级制,给学生综合的、全面的、富有“个性”的评价,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给予肯定,因势利导。对于学生不同想法,教师应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感受到自己成功的一面,为形成自信健康的心理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3)选择苗头,培养完善。充分的肯定和科学的分析、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就应正确的、科学的引导,使学生的“闪光点”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科学、正确的评价方式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同时,更好、更完善的做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贵在创新,了解学生、保护个性、科学的评价只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小部分,促进创新教学的改变应由传统的向多元的进行转变;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创新的培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