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邓火银
[导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从启蒙教育入手。小学阶段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个阶段,教师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探讨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工作中的有效策略。

邓火银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从启蒙教育入手。小学阶段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这个阶段,教师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探讨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工作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与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224-01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一是小学阶段非常适合启蒙,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灵纯洁,接受能力强,容易激发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第三,在小学教育是一项比较容易的工作;第三,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在儿童三观的形成和对入世态度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小学教育中是一件相当可观的事情。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无论在战乱和饥荒时期,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对教育的追求。在东方龙腾飞的今天,我国的教育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支持和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教育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和独特性,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为其注入了活力。
        教育本身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说教和传授知识。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儿童思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小学教育中,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下,教育也可以事半功倍。比如,《三字经》中简单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可能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底,让他拥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许“融七岁,能让梨”可以让小孩子更加关爱同学、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小学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作,有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才能更加有利于教育工作的践行。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工作中的有效策略
        1.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将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虽然当前的教育改革仍在进行中,多媒体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但以教师讲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大的改变,课堂的主体仍然是教师,缺乏学生的参与。教育课不同于文化课,它要求学生进一步参与和互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明显限制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小学生学习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丰富的理解能力,拿诗词歌赋而言,学生小小年纪就可以将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对于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却是丝毫不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日活动来改变这种状况,比如,诗词展,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可以是利用图画的形式来展示自己从诗词中看到的景象;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诗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总之,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的,教师应该在他们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同时灌输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以及孩子们的教育工作。



        2.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悟传统文化,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实行
        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们年龄较小,对社会的了解少之又少,大多数孩子纯真善良,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教师要抓紧这个重要的时期,在孩子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期就提前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先入为主,让优秀传统美德在学生的思想中扎根发芽。
        教师理应以培育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观念为己任,在讲授文化典故的同时创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比如,想要教会学生孝敬父母,就可以采取一些有意义的典故,如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等,教师要做到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讲授故事,引出孝敬父母的深刻意义,让学生学习古人孝顺父母的优良美德,真正理解“孝”的含义,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如给父母洗一次脚,体验父母的一天,给父母捶背等等。
        3.重视家庭熏陶,实现家校合作的统一
        孩子在小学阶段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是比较大的,他们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因此,做好学生的教育,家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所以家校合作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老师相比,孩子们更接近父母。家长可以在聊天过程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可以选择更有效的方式和方式教育孩子。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期间创造了许多传统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特殊的故事。家长可以在节日期间耐心地给孩子讲故事,并延伸一些传统文化习俗,让孩子明白传承的重要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任务。这项工作需要家长的认真指导,让孩子们生活在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积极带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育中
        小学生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学校还应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为学生开展尽可能多的有趣和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戏曲还是书画,无论是茶道还是围棋,每一项活动都有着显著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欣赏一首经典歌曲,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精髓的魅力和歌剧所传达的强烈情感;周末还可以和学生、家长一起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名人堂。古董虽然不会说话,但却能用无形的力量牵动着每一个中国孩子的神经。我相信孩子们在庄严的气氛中会收获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中国人民提供了广泛的思想观念。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灯谜、对联、糖人、中国结等都不是简单的词,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让学生密切观察和学习这些文化,以便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结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任重道远。教师要以学习传统文化为目标,不断挖掘自身优秀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来自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任重道远。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杜绝校园暴力事件。
参考文献
[1]薛小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02):49.
[2]黄明征.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学周刊,2019,(10):118.
[3]杨雯萱.小学教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0,(09):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