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协同育人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邵梅
[导读]

邵梅    江西省南昌市京安学校  330029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221-01

        引言
        思想道德素养,是对一个人成长发展很重要的素质要求。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情塑造以及优秀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需要进行国旗下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本文将探讨凝心聚力、协同育人的讲话主题活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中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素质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在这个时期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骄傲感,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的前言中就确立了“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的含义
        “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是一种全新的、独创的办学理念。能够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让学生主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是一种真正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童年,让学生在童年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经历。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步,序曲;第二步,正曲;第三步,尾曲。序曲:在周一早晨操场国旗下全校师生进行升国旗、讲话。正曲:在周一班会上班级内部进行讨论、思考。尾曲:在晚上回家后家庭成员进行复述、讨论,使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能够参与到国旗下主题活动中。
        二、传统国旗下讲话
        在周一早晨进行升国旗、讲话的教学活动是我国每个学校都长期举办的一个活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模式化。在周一早晨进行升国旗活动然后就是国旗下讲话,讲话的内容丰富,涉及到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学习教育等多方面。这个活动人员集中但注意力并不集中,学生在台下或发呆,或交头接耳,认真听国旗下讲话的人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因为讲话内容过于宽泛,并且脱离实际,并不能使学生提起兴趣。讲话内容更注重理论说教,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无法让他们在听讲中产生共鸣。
        三、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对德育工作的作用
        1.转变主题与内容。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的展开,能够使校长、老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这个讲话主题活动中,让学生有作为主体的主动性,变传统的说教方式为有互动的交流,在班会中与同学、老师互相交流、讨论,在家庭中与家长交流。讲话主题活动的内容也从原来的高、大、空转变为接近学生日常、与时俱进的内容,能够使德育工作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生活更加贴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主题意义,有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获得有效的成果。
        2.拓展讲话主题活动的维度。传统的国旗下讲话只在周一早晨的操场上进行,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能够得到扩展。


在时间上不局限于周一早晨,而延伸到全天甚至延伸到整个周,使学生接受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的影响时间更久、更深入。在空间上不仅在操场国旗下,能够拓展到班级中、家庭中,让学生无论身处哪里都能够接受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的教育。在人物上不只是校长、老师作为德育工作的进行者,家长、学生都成为德育工作的主体。在事件方面不局限于听讲话,可以参与到讨论、对话、交流中。这样实现了四个维度的拓展,使德育工作的范围得到拓展,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让德育工作的展开更加全面。
        3.培育生命自觉。国旗下课堂重视对学生生命观的培养,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生命平等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自觉,理解人的生命成长,珍爱生命,培养学生对生命尊重的概念;有生命自觉的意识,不浪费生命,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主动完善生命价值,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也要有生命自觉,自觉完善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自我,提升生命价值,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拥有正确的生命观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4.珍视学生的童年价值。让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立场,珍视童年价值,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学生观念出发,真正理解学生心理,真正为学生着想,重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主体意识,能够让学生找到自我、实现自我,让学生能够自信地面对世界,塑造出健康思想道德素质。
        中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现在的独身子女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具体表现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活动中不善于与同伴友好相处,甚而有攻击性行为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现象,这些将成为影响他们今后人际交往的障碍,而中小学生在新学期和每周一开展的升旗活动就是培养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有力举措。究竟什么样的升旗仪式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将升旗仪式的主会场变为中小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校园内在策划升旗活动方案时,要始终心里有目标,眼里有孩子;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活动安排是孩子们需要的吗?它真的是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吗?让孩子们自由快乐的乐在其中,让他们的身心真正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幸福和愉悦。
        将升旗仪式变为孩子们社会性发展的精神家园。中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又与精神环境的创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升旗活动中若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师幼和谐、生生和谐”的温馨平等的精神交往环境,从而更加有效影响中小学生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发展。
        将升旗仪式变为中小学生校本讲话主题活动的原素材。有意识的引导教师视中小学生一日活动皆讲话主题活动的教育理念,珍惜每次集体升旗活动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价值,用不同的视角看待升旗活动对其的影响,是讲话主题活动价值的真实所在。
        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的展开能够扩展德育工作的范围,使德育工作的主体扩展到学生身边的每个人,家校协作对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能够使德育工作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加理解道理,并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
        青少年时期是情感体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各校如能将常态化的日常升旗活动始终持有精做、细做,日做日新的讲话主题活动态度,满足孩子在活动的兴趣和需要,这一切将会持久的温润他们稚嫩的心田,滋养他们的天性,顺应他们的发展。平时还要善于捕捉日常活动的教育点点滴滴,构建中小学生所喜爱并与之发展相适应的隐性教育环境,对促进中全面和谐发展乃至终身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