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疑云,见日月,启于思,践于行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张玲玲
[导读] "国培计划”项目的推动实施,提升了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促使教师在实践中钻研教学,给教师带来启迪与思考。

张玲玲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三中学  011700
【摘要】"国培计划”项目的推动实施,提升了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促使教师在实践中钻研教学,给教师带来启迪与思考。
【关键词】教育理论素养;钻研;思考;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07-01

        背景
        我是来自武川县第三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在讲台上兢兢业业、努力耕耘已有十个年头。本以为自己储备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励行致远,却发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瓶颈,一时无法突破。无论我在讲台上如何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学生却貌似坐立、心不在焉、无动于衷、恹恹欲睡。我不由得内心蒙上一层疑云,陷入了阶段性的迷茫……
        就在这时,"国培计划”项目推动实施,解答了我遇到的困惑,拨去了我内心的疑云,使我豁然开朗,信心倍增。
        一、提升教育理论素养,高屋建瓴破疑云。
        教师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学生兴趣爱好愈加广泛,学生的思维不再单一,思考问题的空间愈加自由。在这种背景下,自古就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教师被赋予了更加艰巨的职责,这必然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教育理论素养,作为教师专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儿,更能促进教师在复杂的教育大环境下,树立思考的整体性,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即“观大势,谋大局,抓机遇,干实事”。
        加强学习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唯一的途径。李淑章教授讲到:“教师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是为人师表,要作学生学习的榜样,做学生的领路人”。专家曾说:教师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的“这桶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学生了,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能获取的知识丰富多彩,所以我们教师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改变,不断进取,不断更新我的“那桶水”,使之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饮之畅然。教师胸有成竹的气量,游刃有余的自信都源于他们知识的渊博,运筹帷幄的做好管理和高屋建瓴的思维引领。所以努力成为一位,懂教育,有知识;会教书,教好书;活到老,学到老的新时代好教师。
        二、在实践中钻研教学,拨云见日
        在跟岗实践研修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每位教师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授课教师各自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秩序井井有条;教态端庄大方,自然优雅;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非常流利,值得我们钦佩。即便年轻教师上课导入也娴熟自然,新意浓浓,恰到好处;我为她们点赞,以她们为榜样。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无完人,课无完课。经仔细听课,认真观察后,我发现老师们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学生课堂表现的细节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明显。部分老师讲课像过电影一样,以为学生已经理解了她讲授的内容,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其实,一部分好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教学环节,掌握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部分后进生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对知识的掌握模模糊糊,模棱两可;有一小部分学困生学习态度消极,干脆任老师在讲台上“忙忙碌碌”,我只负责看热闹,熬时间,等下课。这不正是我班学生也存在的问题么!
        教师在课堂上难以照顾到全体同学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困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后进生越来越差,越来越跟不上,听不懂,乃至后来干脆趴在桌子上不动不学或调皮捣蛋扰乱课堂。可以想象学生放弃了学习,我们却对其束手无策,那是多么悲哀的经历!我想,我有责任想办法解救学习困惑或困难的学生。我可以尝试用“分组一带一”的方法来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备课时,可以考虑到为这些孩子设计几项他们能做且愿意做的活动,他们在课堂上有“事儿”做,而且是力所能及的“事儿”,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学起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存在的价值,这样可能会慢慢改变一些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奠定基石一大步,幸福生活一百年。
        启迪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教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推动,多种外发因素的驱动,教研员及教师的思维的调整,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迫在眉梢。教研力量的内生机制将促使教研员及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点,增长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通读课标,研究课标;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对学生掌握的要求,研究教材;其次,我们应该立足学情,找到我们教学的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设计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有输入新知识,操练新知识,学生内化新知识的过程。第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我们常说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尽力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几种类型:(一)好动厌学型。(二)学习波动型。(三)稳重进步型。(四)不动粘滞型。每个类型的学生要有共性,以便于我们教师集中管理,节约时间。然后根据每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其中每组要选用“稳重进步型”学生做组长,根据组长能力,分配其不同类型的学生,每组都必须有后进生和学困生。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按学生类型分层设计活动任务,上课时要求每组遵守教学活动规则,组长带领组员按时完成活动任务,教师负责监督指导并督促学生快速完成;10到20分钟以后,以量化式表格来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组长回答正确得一分,组员内后进生回答正确得三分,组员内学困生回答正确得五分。以此来调动所有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出,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教学改进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李淑章
[3]《高战位把握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房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