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珊英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湖北 建始 445300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基础,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中语文 心理健康 教材资源 教育策略 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18-02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心理教育的主阵地,各门学科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中,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科,更是肩负着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秉着这个新课标理念,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的独特优势,抓住教学契机,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他们的人格。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他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生存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有些中学生有变态自尊、过度敏感、嫉妒报复心强、蔑视生命等心理偏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的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经过学生主体的思辨和参悟,最后形成或重构自我的精神境界。教材中有带有传记性色彩的课文,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展示主人公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有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如《项脊轩志》《祭十二郎文》等。例如在教《项脊轩志》时,我设计一个问题:“作者回忆母亲和祖母,你最感动的是那个细节?”实际上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然后我又要求学生讨论:此时此刻,你们又想对你们的母亲或祖母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后来《宜兴市广播电视报》(2005年9月)征文,话题就是“关爱生命”,学生个个都拿起笔,表达自己或他人关爱生命的真情实感。其中我班史成龙同学在《生命无价》(发表在该报35期)一文中感叹“生命是生物体最宝贵的财产,决不能放弃生命,因为生命无价”蒋芸芸同学在《瞬间的永恒》(发表在该报36期)一文中写到:“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国各种抗战题材的影片纷纷上映,我想人们在纪念的同时还应当深刻反思:关爱生命!”在写作中就会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看待男女生交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笔者是语文教师,也是班主任。据我所知,现代高中生早恋属于正常现象。
二、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走出“爱情观” 的心理误区
教师不能“堵”只能“疏导”,更不能谈“情”色变。随着性心理的基本成熟和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高中生已经在思考爱情,向往爱情。但由于他们在性心理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因此在择偶标准上往往以貌取人,过分注重异性外表。所以,形成健康的恋爱观和择偶观,是青少年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爱情是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高中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还不具备条件谈恋爱。高中语文第三册有许多古代诗词都写到爱情,怎样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爱情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从《诗经氓》中我们就能了解女主人公当时对婚姻的追悔莫及,我们也可以从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词句中感悟女词人真诚的相思之苦,我们还可以学习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对爱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式的环境中感染熏陶。其次,让学生明白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伟大的爱情能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最终使人走向崇高。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时,我让学生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全剧反映的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的理想和追求,它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再次,语文教师要以作文和日记为媒体,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有一位女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对一位男生的爱慕之情。我读完后,约她到校园的操场上,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意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石榴,有一次石榴还是青的时候我就背着父母摘下来吃,味道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吃没有成熟的石榴了。她很聪明,很快就领会我说的故事的含义。“杨老师,那我现在怎么办?”她无助的问我。我答应她替她保密,绝不会告诉任何人。我见时机已到,建议她及时转移注意力,集中力量搞好学习,珍藏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很快她就从情感的沼泽中走出来。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做学生心理上的朋友,需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才能入心,入心才能转化为内驱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帮助其健康成长。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资源,通过情感体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语文实践学习能力。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学习感悟,也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也体现着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式的更新,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悟和思维,有助于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采用教学策略一:为学生展示相似情景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再在教室中拉起窗帘构建黑天的气氛,为学生展示月光的图片,最大限度的还原课文中的情境。教学策略二:教师可实际将学生带到夜晚的室外环境中,在有荷花的地方让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文字描绘的情境。教师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就会直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实施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文字的文字特点完成表述,增强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学生不受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高中语文学科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平台,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健康心品质的形成,同时,这对于高中教学的教育目标的达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福刚.让“心育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5):62-64.
[2]孙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J].学周刊,2018(2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