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品德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刘永利
[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增进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增进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要求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兼顾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上成才。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品质优化。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探究品德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刘永利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实验小学  陕西  渭南  7117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增进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增进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要求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兼顾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上成才。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品质优化。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探究品德教育如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品德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28-01

         引言
         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和健全健康人格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当前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明显偏差,他们只管教书育人,而忽略了德育教育,或者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过于生硬,将语文知识与品德教育没有进行有效结合,以至于使学生刚开始时对德育教育存在较大的厌烦情绪,使教育效果大大减分。只有将知识与德育教育并驾齐驱,才能发挥语文教育真正的作用。
         一、联系实际生活,实现知行合一
         我国教育学家王明阳提出,优质的教育应当实现致良知的效果,即达成知行合一的教育成效。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善于将自己的认知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来。虽然学生认知能力较高,已经具备了对事物和行为的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但是却始终无法践行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了知而不行的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教学现状,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将必要的理论认知传授给学生,但却并未真正引导学生将良好的品质践行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将文章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并进行适度的演绎。例如:在《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文章中妈妈和“我”分别为奶奶晒被子,家人之间的关爱和体贴带来了温暖和和谐,美好的情感在家人之间传递。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时,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仅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中的“我”和妈妈对老人尊重孝敬,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关爱长辈,让语文学科向学生渗透的品德教育不仅仅浮于理论层面,而是要更加具体可行。因此,教师结合文章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演绎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行动,才能践行对父母和长辈的“孝敬”呢?你所理解的“孝敬”是什么含义呢?结合我们当前的生活实际、联系你自己的能力,你认为你可以做什么才能孝敬父母长辈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站立在文章和自己现有的能力角度,思考如何践行孝道,从而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从这一系列演绎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并回答:我认为孝敬就是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出发,为父母洗碗、清扫垃圾,减轻父母的负担;我认为的孝顺是让父母省心,好好学习以报答父母;我认为的孝顺是给父母更多的交流,陪父母聊天,让父母更加开心。


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学生对于孝顺的含义更加深刻,并且也意识到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孝顺,孝敬父母,从行为中如何回馈父母。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品德教育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在其中掺入一些与课文相关联的德育教育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运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某些社会上的现象,让学生独立思考这种现象是否正确,并积极引导他们,从这个现象中传递给学生正能量的信息,帮助学生认清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收获了语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他们健康的人格。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德育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讲述各种道德知识,并教导他们学会明辨是非善恶,从而进一步完善他们的道德价值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课程的同时,将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德育知识融入到课堂中,然后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到语文知识、提高他们文学积累量和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使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理念和良好的三观。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长百利而无一害,让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收获知识与品德。
         三、借助实践活动完成德育渗入
         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接受优秀品德的洗礼。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利用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关思想道德教学的元素,顺水推舟,对其进行利用,使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可以变成给学生提高良好德育教育的机会。比如在完成《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学习后,老师指导学生依据这些步骤参加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来:首先,以《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中优美的景色实现激趣的引入:桂林山水是这样的壮美多娇,我国景色优美的山水正等着我们一个一个地去欣赏,并且这样的美景其实就在自己身边,也就是自己的故乡,同学们能够跟随家长到外地去旅游,也能够前往家乡的旅游景点去一览美景。其次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欣赏完优美景色之后的感悟,同时指导学生由“我眼中的美景”作为题目进行写作。最后,指导学生按照自己写的作文完成配画,一起协作完成一本关于“我眼中的美景”为题目的优质作文本。如此一来,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开展一场美景游览活动,使学生在欣赏国家壮丽山河的美景时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必须重视和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后的实践活动,指引学生塑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不仅对吸收语文课本的知识,还能输入品德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永义.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9:230-232.
[2]代芳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87-188.
[3]王松霞.品德教育嵌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19):353-354+3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