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徐虎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渗入家国情怀教育,促使高中生的教学思想、认知意识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一边学习历史知识、一边培养高尚品德,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核心素养、建立良好人格品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综合水平。

徐虎    湖南省津市市第一中学  湖南  津市  4154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渗入家国情怀教育,促使高中生的教学思想、认知意识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一边学习历史知识、一边培养高尚品德,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核心素养、建立良好人格品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综合水平。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国家情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26-01

         引言:教师要认识到高中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脊梁,因此,通过历史学科渗透德育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手段。与此同时,教师要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促使家国情怀教育顺利开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开展德育教学活动
         对于高中生来说,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意义重大,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德行养成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渗透国家情怀教育,既可以促使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德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也可以为教学结构调整做出贡献,还能让高中生认识到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价值,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家国情怀
         根据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教师有效渗入家国教育内容,既可以促使高中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又可以激发高中生的爱国思想,帮助高中生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道德思想认知等,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历史学习情境,让高中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全面激发高中生的家国情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高中历史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对家国情怀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引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思维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教师丰富历史教学形式和内容;促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搭配运用,有效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可以多渠道、多领域进行历史知识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一单元时,通过教师的创新教学理念,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并对这一单元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了解五千年中国文明的发展,挖掘家国情怀教育内容,进而增强高中生的家国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教学法并用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历史学科教学效率。
         (二)注重学情实际,科学指导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渗入家国情怀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时学习情况,并且进行科学指导学生教学,促使学生的教学思维、教学思想得以有效培养,让学生以家国发展为学习前提,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充分学习历史学科中的家国情怀相关知识,进而充分完成高中历史教学任务,提高历史学科教学整体效率,促使高中生的身心受到较为成熟的家国情怀教育的熏陶,而健康、积极发展,将高中生培养成为充满正能量、具备高尚品德的新时代接班人。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内容,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意识的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中生的思想认知,并对历史学科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并且给予学生科学的教学指导,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三)借助技术力量,丰富教学手段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借助技术力量辅助高中历史教师活动,进而增强家国情怀教育,促使学生的家国意识高效养成。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运用技术力量的灵活性、多元性的特点,帮助学生拓展家国情怀渗透的力度,并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力量,让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的思维意识,进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活动得以高效进行。并且利用技术力量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进而全面提高高中历史学科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中的“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视觉冲击,来了解恶劣的侵略战争,通过多媒体屏幕上播放的一个个惨目忍睹的画面,激发起高中生的家过情怀,进而培养学生以祖国利益为第一要务的思想,加强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高中生在观看历史素材时,学习我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促使家国情怀教育顺利开展。
         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增强历史综合能力。并且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的思维意识、行为意识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