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吴明辉
[导读] 案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更加具体更加确定的内容,会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也会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且还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就对此进行阐述。

吴明辉   四川省仁寿县龙马镇龙桥九年制学校  四川  仁寿  620572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更加具体更加确定的内容,会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也会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且还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就对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61-01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最初于1908年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从起源到发展至今天,案例教学法已经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主体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强调的是一种“具象化”的教学,即通过其他周围的案例为教学的基本素材,根据学校的培养规则和要求去对学生进行一种沉浸式的教学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的去引导学生深入到案例本身上去,去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固化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案和方法仿佛已经成为了教师们心照不宣的约定,一旦在第一次的教学过程中完成过相应的教案与教学方法,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反复使用,“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教案”,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知识点基本不发生变化且较为简单,因此老师在教授过程中运用过的方式方法会一直使用,追求最简单最直接的“知识灌输”的方法,不主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思维上的提升,单纯的进行知识的教授,虽然在短时期内可能具有明显的效果,应付考试已经足够,但是从长期看,这种总教法弊是远远大于利的,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
         2、阅读教学目的性太强
         在小学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实际运用上看,将如何进行阅读直接灌输给学生无疑是最省时省力最有效果的方法,对教师而言,单纯的运用常规方法常规思维教授给学生是最稳妥的方式,对学生而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的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考试中能取得高分也是受益最大的方式。目的性过于明显,着眼点太在眼前,这就是目前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缺点。不运用其他方式方法,只沿用古老陈旧的方法。教师只能沉浸在以往的常规方法里,无法将知识更好的传授并交给学生理解和如何实际运用的问题。学生虽然可以学到知识,但是只是学到知识,从老师处学不到如何灵活运用或是无法真正的对写作产生益处。目的性过于明显,导致了教师着眼于短期效果,往往忽视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求异思维,进一步导致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固化和思维的停滞不前。
         3、缺乏互动性
         没有了互动,对于教师而言,教什么人都是一样的,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了互动,跟谁学都是一样的。但对于教学本身来讲,没有了互动性也就缺少了教育的灵魂。但目前在许多学校的教学上,都存在着这种通病,教师没有积极性去控制课堂,单纯的进行机械劳动,下课直接走人,不管学生是否对讲解的知识和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只管完成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最为忌讳的,也是教学效果最为低下的。教师单纯的告诉学生应该按照什么方式去进行阅读,一步一步,分段进行阅读。却没有让学生真正去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就是没有互动的弊端。学生不是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是需要有人在旁协助,而不是全权交给教师直接将知识“吞”下去。
         三、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案例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师对于教学投入的精力,同时对于学生来讲,能够接受到来自更加有趣的上课模式也是一种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方法。
         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可以使教学课堂环境变得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利用情境创设法可以让学生沉浸到具体的学习状态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汉字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情境创设法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景设置下,运用不同的引导语言和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的发挥,从不同角度多出发去思考问题,当有学生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时,老师继续进行引导,让学生继续发挥,勇敢回答,这时候,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这种在课堂实际运用求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教师教课难度降低了,还增加了和学生的互动,又能开拓学生思维,不乏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2、充分发挥学生才能
         “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所提出的重点目标之一。要多去观察不同学生所体现出的不同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再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和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使用具体的案例会使学生学习的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于具体案例的分析过程,可以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因为案例教学是将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去思考,去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也就更能发挥出学生本身的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的增加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3、促进智力发展
         通案例教学模式,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智力上的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训练。通过根据学生本身能力的训练,更加突出学生在文字的天赋和能力,教师积极去引导,会使学生在课上越来越积极,更有参与感,同时在这个不断地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智力资源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讲都是一件很好的教学方法,既能保障解放教师教学困难,同时还保障了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本身的自我能动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在学习和成果过程中的发展情况。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新颖.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30):99-100.
[2]赖燕兰.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41.
[3]肖续德.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20(13):41+43.
[4]肖续德.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20(13):41+43.
[5]张建荣.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2020(18):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