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梅远英
[导读]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核心部分,更是学生今后交流与学习的关键途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密切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热情。带领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且学会多种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文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策略,旨在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梅远英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中心小学  广东  云浮  527525
【摘要】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核心部分,更是学生今后交流与学习的关键途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密切重视读写结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热情。带领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且学会多种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文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策略,旨在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60-01

         引言: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的关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同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去进行阅读,并且在丰富的阅读中掌握更多的表达技巧,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形成良好的读写思维,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课前预习,有效拓展学生思维 
         预习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因为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筛选得以呈现,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深层的底蕴值得学生深挖,因此学生要在课前对每一篇文章尽可能的多读几遍,尝试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感受与想法记录在纸上,等在教师深入讲解过程中,与其想法展开对比,有效与教师引起思想共鸣或者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拓展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灯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篇课文相对来说篇幅较长,学生在课文预习中应当多读几遍,尝试着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歌颂了革命烈士英勇无畏的高尚节操,说明当下的幸福得知艰难,激励人们要珍惜当下。或许有的学生见解与想法不同,这些不同之处都可以记录在纸上,等教师在课文深层讲解时与教师展开沟通与交流,这样一来,师生之间不但建立了交流的桥梁,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学生尝试着去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文章的宗旨,教师通过学生的不同想法发散与拓展思维,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1]。
         二、解构课文内容,丰富写作素材 
         素材作为学生写作的核心,只有输入量足够时才能对应的“文思泉涌”般的输出,而没有素材去填充所写的文章,学生的文章会显得无血、无肉,缺乏灵魂,足以可见,素材都积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要想提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解构阅读中的内容,将其中用作素材的内容摘抄并积累起来,从而在遇到相关主题的创作时,可以将积累的素材应用到写作中,从而使文章有血有肉,富有灵魂,进而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例如,想要丰富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素材积累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狼牙山五壮士》这节课中的文本进行解构,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量。《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中主要讲述了五壮士不怕牺牲,宁可跳下山崖,也不愿当俘虏,为国家捐躯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彰显了五壮士英勇赴死的大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经典事件进行掌握与积累,从而让学生在进行爱国等文章的写作时,能够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导入写作中,使文章丰富多彩,富有可读性与权威性。由此观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内容解构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量,在深化学生对文章认知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文章创作的可读性。
         三、加强阅读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善于模仿是小学生常见的心里特征,也是他们作文起步的阶梯。仿写可分为模仿与创新两个阶段,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两个阶段缺一不可。强化学生的阅读仿写训练,不管是对于激发学生写作思维与灵感,还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联想能力都是十分关键且重要。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此文是一篇风俗志,作者用朴实无比且充满地方味道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民风蓝图,还利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春节的无比热闹与和谐,展示了中国节日风俗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无比赞叹与喜爱的感情。于是,在带领学生充分解读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祖国各地春节过节的图片,其中有南方与北方,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春节有什么习俗呢?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春节的哪一种风俗?”待学生回答完毕,教师继续追问:“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咱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接下来,大家不妨仿照课文的结构和写法来写一写你家春节如何庆祝呢。”这样一来,通过阅读仿写训练的不断强化,能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还发散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一定的保障。 
         四、培养写观后感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坚持写读后感的习惯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在今后的写作中思路也会愈发清晰,文笔也会更加优美畅快,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开展中,应当让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过后记录自己的读后感悟,对文章中的好词佳句进行摘录、标注与思考,从而将这些写作技巧活学活用,有效运用到实际的写作当中[2]。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匆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透彻的阅读与理解,只有多读、熟读才能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根据文章进行分段阅读,并将中心思想梳理与总结,尤其是作者在表达技巧与写作手法的运用,最后让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悟。在学生写作完毕,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展开合作探究,学生相互讨论从文中获得的感悟、学习到的表达技巧与表现方式的运用。由此可见,写读后感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从而为读写结合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带来保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还能为学生今后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语言应用以及情感表达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读写结合的魅力所在,进而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建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14):P.48-48.
[2]王桂荣. 关于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研究[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 000(00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