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金彩云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既适用于幼儿园教师,也适用于广大家长,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金彩云   新疆哈密市第四小学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既适用于幼儿园教师,也适用于广大家长,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关键词】学前教育  合理期盼   尊重幼儿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10-01

         “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众多自认为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的家长们普遍的心理。于是想尽办法上高收费幼儿园,上各种兴趣班,学琴棋书画或是各种舞蹈,有条件的更是请了私教学贵族礼仪,家长们忙碌的奔波于各培训机构,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你的孩子会背多少唐诗,会认多少字,会做多难的数学题,会背多少英语单词,他的孩子都会什么技能,掌握了什么才艺,已成为家长们攀比孩子的谈资,生怕不学点什么,就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一时间,很多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家长,争取生源,开办起了五花八门特色课外班,如绘画班、珠心算班、舞蹈班、国学班、英语班,特别要提到培训机构开设的学前拼音识字班,这都是在基础教育实施6周岁入小学后,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小,在小学不能短时间掌握拼音知识的产物。这样,幼儿园在努力尝试幼小衔接,去小学化教育,培训机构又在大力开展小学化教育,迎合家长,这让我们从事幼教多年的老师为当前的学前教育现状迷惘的同时,也为学前教育的未来堪忧。
         感谢教育部及时颁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它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为学前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认真领读指南,我认为指南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让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更合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我班个个是神童”,是每个老师的期盼,但是过去急于求成的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了3-6岁这个阶段孩子本身的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一味地拔苗助长,家长恨不得替孩子去学,老师甚至恨不得能把知识灌到孩子的脑袋里,是《指南》让家长和老师变得更为理性,对孩子的期盼变得更为合理。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明确了3-6岁各阶段孩子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应该知道什么。让大人知道了孩子认字字要一个一个的认,话是一句一句说的,饭也是一口一口吃的,一口吃不出个胖字,贪多嚼不烂,反倒难消化。


认识到过早让孩子写字握笔不科学,孩子的小手肌腱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过早地握笔,会导致握笔姿势不正确,手腕酸痛,写字很累,还会影响书写质量和今后的书写速度。学校也不再一位的迎合家长进行小学化教育,而是积极引导教育家长,拔苗助长的小学化教育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由于孩子的心智、协调、认知等能力没有达到,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孩子体验不到快乐,感受不到成就,就会产生挫败感,反倒会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反倒会伤害了孩子。
         二、 让老师更加懂得要尊重孩子
         《指南》让老师清楚的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早期孩子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种学习方式更为轻松,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作为教师,要为孩子搭建平台,创设丰富的情景,提供舒适的生活学习空间,让孩子愉快的学习成长。身心愉悦,情绪平稳,心理健康和积极的参与,这些远比填鸭式教育更为重要。《指南》让老师懂得每个孩子的学习接受能力、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他们的发展水平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不能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我们要允许孩子之间的能力有强弱,认知有快慢,尊重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学会慢下来。。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的一本书《孩子,你慢慢走》 就很好的诠释了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观察体验,认知思考的时间,滴水才能穿石,心灵的浸润更需要时间和爱,静下心来,静等花开,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三、让办学者认识到学前教育是奠基,更要放眼未来。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园的教育为孩子奠了什么样的底,为他的人生添了什么样的彩,会影响的孩子的一生。幼儿园的教育贯穿一日生活,即一日活动接课程,一日活动皆教育。在一日活动常规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等养成习惯,在孩子们一日流程中,从早上的来园问好、脱衣服、换鞋子、搬凳子、洗手喝水、文明就餐、学会倾听,善于表达,乐于参与,遵守游戏规则等都对孩子的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俯下身子,精心呵护每一个幼儿,是给孩子妈妈般的爱,用心布置教室,装点主题墙,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陪孩子阅读,文化浸润,是在培养孩子的读书品质;入睡前讲故事,让孩子心理得到满足,是要给孩子一个甜甜的梦;上课创设情景,丰富课程内容,是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乐于动手画画,搭建积木,为孩子提供无限的想空间,积极参与游戏活动,遵守收游戏规则,是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品质,是在为孩子后继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在早期教育中为孩子的人生垫好积极健康,乐学善思的底,像习总书记要求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为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打好基础。
         每个可爱的生命都是上天赐予家长最好的礼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对孩子有合理地期盼,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身心健康愉快的成长,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童年是《指南》的引导意义,也是我们每一个学前教育者的使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