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杨月鹤
[导读] 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大众传媒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在不断地转变,部分大众传媒由于商业经营理念和经济效益的推动,引导社会舆论和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职能逐渐转向娱乐方向。这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趋势对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是起到了明显的消极作用。作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针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杨月鹤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   云南  保山  678100
【摘要】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大众传媒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在不断地转变,部分大众传媒由于商业经营理念和经济效益的推动,引导社会舆论和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职能逐渐转向娱乐方向。这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趋势对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是起到了明显的消极作用。作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针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开展研究,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思想品德;影响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07-01

         引言:娱乐是人类的天性,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放松、愉悦。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泛娱乐化的趋势。作为频繁接触大众传媒的学生,过度的娱乐化也会对他们产生不利的影响。笔者针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期望能提供有效的参考帮助。
         一、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一)对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
         随着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不断发展,也出现部分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好奇心理,将个别行为大肆渲染的现象。如,在2006年报道的彭宇案之后,越来越多关于“老人倒了,扶不扶”这样的新闻报道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主题围绕着救人反被讹进行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反复出现社会邪恶、不要帮助他人的理念,会不断影响受众的观念和思想。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判断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相关的影响,由于大众传媒长期以来的误导,学生会逐渐拉大网络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对社会的认识也会变得更加片面和浅薄。
         (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随着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发展,娱乐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逐渐拉大,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会选择利用媒介进行娱乐消遣。这说明了小学生接触媒体的主要需求就有着娱乐的一席之地,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满足了学生的娱乐需求。但大众传媒泛娱乐化信息多是图片、视频等形式,学生接触他们更多的凭借感官而并非思考,长期以来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抽象逻辑思维逐渐退化。在应用媒体进行娱乐的过程中,学生比较排斥那些需要用脑思考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心态逐渐浮躁,对问题也没有了深入思考的耐心,思维能力的提升受到了明显的限制。



         (三)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情感是他们提升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当前的大众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好奇和审丑心理,践踏了他人的尊严和隐私,让学生的道德情感逐渐变得麻木、冷漠。大众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过程中,展现出了过度的娱乐化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例如,在报道2015年重庆女司机因变道被打事件时,就有个别媒体使用了“成都男司机打人前情曝光:女司机曾两次“斗车”等标题,严重侵犯了个人的隐私。大众媒体这样泛娱乐化、不负责任的报道,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的道德情感逐渐变得麻木、冷漠。
         二、针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学生思想品德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制度
         首先,国家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对泛娱乐化大众传媒的抵制和惩治力度。当前,针对媒体并没有专门进行监督的法规,主要依靠“限娱令”等相关的规范来进行,这样的形式是指标不治本的,需要相关立法部门针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以及我国的国情,借鉴西方国家的监督经验,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大众传媒进行规范化管理;其次,强化对新兴大众传媒的掌控。当前,我国并没有一个规范化的分级制度,针对当前大众传媒分类过多、尺度较大等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分级制度,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传媒生态环境,做好大众传媒的把关人。
         (二)学校强化道德教育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尝试丰富德育教育内容,选择那些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教育内容,让德育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打造一个完善的德育内容体系,减少甚至消除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
         (三)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方法
         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教育,教师要掌握引导的方式,不能一味的封闭大众传媒,而要吸收接纳大众传媒当中的先进思想,正面迎击大众传媒中传播的负面信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负面信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此外,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渠道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会比从大众传媒中获得的更加深刻。
         结语:伴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泛娱乐化趋势也变得越发明显,对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样的现状,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强化立法、执法工作以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马焕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2]方健华.赛伯空间:又一个“娱乐至死”的舞台——关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4,12:5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