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法,幸福前行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章春平
[导读]

章春平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湖南  长沙  410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05-01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学院举办的班主任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与自己多年担任班主任的一些实践结合起来。在培训会上有领导,优秀班主任,教育专家发言。首先卢局长要求我们作一名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手上有招,肩上有责的老师。对于手上有招,在这次学习中也得到了许多启示。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用很长的时间,用心灵来认识学生,支持和赏识学生,努力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用理解打开学生的心灵。众所周知,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育人,班主任要特别关注自我及学生的心理动向,正视内心冲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处理好自身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用健康的身心去影响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尽量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创造一个合适的空间。师爱如阳光,学生的心理渴望老师的爱。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让我们把阳光播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故事更有启示了。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李镇西老师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是好的。真实教育是好的教育。以身作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不漏痕迹的教育就是最高的教育,给每个孩子以爱,自信自尊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去年一个毕业的学生名叫谭野,他是6A进来的学生,在高二分班考试时没能进入直升班,分到我们理科实验班,心情非常沮丧,认为学校分班不公平,种种对学校的不满油然而生以致于不想学习,高三第一次月考成绩非常糟糕。


考后找他谈话,刚开始没跟我说实话,只是说自己不在状态,第二次月考比第一次还差些,平常我观察他,好像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但成绩是每况愈下,这时我多次找他谈话,有时还给他带点小零食,慢慢地走进他的世界,他说他当时是相信麓山才留下来的,结果麓山欺骗了他,据我了解他的成绩在高一时也不稳定时好时坏,然后高二分班考试时因为去准备数学奥数去了也没复习就去参加了考试,所以成绩也不占优势,其实不是学校欺骗了他是他自己还不够好。然后我又鼓励他,其实在理科实验班只要自己努力高考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当然经过一次谈话是不足以消除他的杂念的。经过数十次的谈话谈心,包括找家长一起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最后高考考了600多分上了一个985的学校。从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确实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想学生之所想。为什么说以身作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呢。去年高三寒假期间,有些同学想在寒假到学校自习,但是有些学生不能坚持,我就决定自己放弃休息时间到教室里来陪,这样,学生们开始不安心到后来的认认真真自习。我想这就是陪伴的魅力吧。与此同时,我们还应争当一名好老师,那么什么是好老师呢?李镇西老师认为一个课上得好的老师,班带         的好的老师,分考得好的老师,会转化后进生的老师就是一名好老师。李老师以他一生的经历阐释了好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润。学术亦学道,做幸福的老师,循着李老师的脚步,在爱与教育的过程中收获幸福,每个经过爱浸润的学生,都必定是优秀的,同时也会在他的人生中传递爱与幸福!
         李老师大量的教育教学事例也说明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真正含义。从读书中学,从实践中学。学识的储备,教学方法的成熟,自我教育理念的形成从来不是一日之功。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家长希望孩子一夜成才,老师希望学生改头换面,但如同我们无法参与一朵花的开放,只能尽心浇灌,静静等候。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如果我们只用一把尺子,也就是学校成绩去衡量学生,那么作为老师必定会有挫败感。教育是一种文化,但真正怀着对文化的仰慕,不断地为教育注入崭新的营养,绝非易事,它需要一种守望的精神,更需要一种创新的姿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