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张雪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优化,针对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越加重视,良好的健康体育行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体质,使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念。而针对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教师可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与家长一同探究学生存在的不足,以便于进行针对性处理。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策略,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张雪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  400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优化,针对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越加重视,良好的健康体育行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体质,使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念。而针对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教师可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与家长一同探究学生存在的不足,以便于进行针对性处理。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策略,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家校合作;健康体育行为;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98-01

         一、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意义
         从字面上来看,健康体育行为的重点在于行为二字,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其主要指人们进行体育运动时,将动作以及方法作为运动的基本手段,并以科学的思想作为动作指导,合理的运用各种体育技能,将促进身心健康以及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健康行为。而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的双向合作。通过对家校合作和健康体育行为的概述,使教职人员认知到健康体育行为对学生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发挥出学生的主观动能,推动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体育行为意识欠缺
         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家长受到封建思想的制约,认为身体没有出现疾病那么便是健康的,而且有一部分学生也会持有这样的观点。其实学习过一部分体育知识以后便会发现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学生逐渐忽视了个人心理作用,并未认清到健康体育行为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其次,经大量研究报告显示,许多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并未意识到健康体育行为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二)对于体育行为没有科学认知
         通常学生在运动结束以后,常常会忽视了热身环节。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以前,很少进行热身准备活动,而且在活动结束以后也不进行放松练习。这表明学生对于健康体育行为缺乏了解,从而导致在体育活动前与后,很难意识到体育行为的重要性。空腹进行体育活动时会对身体机能造成一定的危害,一些学生在早上时经常进行空腹训练,而且这些学生还认为自己精神十足,完全能够达成运动的所需。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空腹练习会造成脑部含糖量逐渐下降,最终出现贫血、头昏等现象,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三、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策略
         (一)将双方观念进行统一
         合作是开展家校合作的前提,想要在此前提下,保持密切合作,就需要家庭与学校思想保持一致,并针对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学校开展的活动进行择优处理。现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淡忘了教育学生。而学校又受到传统教育的冲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体育教学,长久以往,学生的家庭教育势必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共同点都在于学生成绩的提升,致使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受到了束缚,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想要将这一现象加以改善,学校以及家庭在教育学生时,应抛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升对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重视程度,并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从而生成一个健康的价值理念,最终为家校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自身目标,各司其职
         家庭与学校在统一思想以后,还要对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做到一个明确的划分,在此基础中,学校与家庭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应站在自己的领域上各司其职。例如,学校在指导学生进行长跑时,规定了跑步的动作以及手臂摆放位置以后,应与学生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待学生回家以后,家长要检查学生的体育基本要领,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强化,促使学生夯实体育基础,养成良好的健康体育习惯。
         (三)充分发挥家庭以及学校教学的优势
         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在教学中来看时相辅相成的,针对性、特殊性、系统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要点,而这恰好时家庭教育的缺点所在;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渲染性以及连续性,久而久之,则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培养学生健康体育行为时,家庭以及学校都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以确保家校合作长久发展。不管对学校亦或是家庭而言,都应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家校合作使学生对健康体育行为有着更全面的认知,促使其能够全方位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家庭与学校通过一定时间合作以后,便会意识到健康体育行为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家长掌握有效的运动手段,这样不但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还能促使自己的身体进行强化。通过家校合作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让学校与家庭保持着密切的关联,体育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也会更加便捷,家长通过家校合作能够及时的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有助于拉近亲子关系,最终促使学生实现知识与素质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杨波.我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现状及展望[J].临床医学,2011(4):2173-2174.
[2]刘运祥,金健球,李岳峰等.中学生体育行为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12):1697-16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