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阿洛克古
[导读] “合作意识”是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合作思想”在个体及团体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从实际教学来看,“合作”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小组学习,团体训练,竞赛竞争等,其重要理念被渗透进各个学科教育中。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他们个人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研究合作意识及培养的问题上,需要我们先弄清合作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即: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是培养他们学科

阿洛克古    四川省甘洛县普昌初级中学校  四川  甘洛  616850
【摘要】“合作意识”是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合作思想”在个体及团体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从实际教学来看,“合作”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小组学习,团体训练,竞赛竞争等,其重要理念被渗透进各个学科教育中。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他们个人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研究合作意识及培养的问题上,需要我们先弄清合作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即: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是培养他们学科技能应用的合作意识。下面本文将对农村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培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农村;初中生;合作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04-02

        一、合作意识与学科合作意识的界定及关系
        为什么要定义学科合作意识?我们知道,当前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视的,通过学科课程教育渗透合作精神与思想的教育思路需要我们贯彻落实,但合作能力被培养出来后,在将它用回到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接力赛跑、球类分组对抗等,当我们把合作意识渗透进小组内,并以提升成绩与默契度为目的时,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各种合作方式方法,但这仅限于体育活动,而且是在“客观环境”的“压迫下”完成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深入灌输合作概念、合作精神、合作思想于学生头脑中,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合作”,并鼓励他们实践于其他学科学习中,但在缺少相应内容的支持下,学生很难通过某种形式不成熟的合作方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某一领域所表现出的积极合作态度,仅仅是因为自己曾经获得过其他领域的合作成功经验,这种合作意识是缺少内容且没有内涵的。另外,在某一学科学习中获得的合作经验仅限于在学习该学科内容时使用,因为在不同学科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内容程度也会不一样,比如体育和语数外相比哪个重要?在不太重要的(主要指与升学考试有关)学科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积极性,并不一定会在学习重要学科时被表现出来。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表现
        提到“合作”,人们首先会想到团体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是老师们经常使用一种教学模式。


但从合作的本质意义来看,表象上的小组合作活动仅仅是“合作”的一种外在形式,为什么有的小组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却经常闹矛盾?主要在于我们没有弄清“合作属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能仅着眼于形式,要明晰合作的意义和内涵,我们鼓励学生展开合作,不是让他们随便与什么人都能在一起合作,而是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去寻求什么样的合作,教会他们如何去寻求自己想要的合作。简单来说就是“三观相同,志同道合”。试想,把一个热爱体育、竞争意识强、自尊心强的学生跟对体育漠不关心、文文弱弱的三个学生放进同一个小组,他们会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吗?本身对体育的态度就不一样,能力也相差很多,指望这样的小组不断提升凝聚力恐怕很难。因此我们说,合作意识的表现应该是大家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态度都相同,个人特点互补,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以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情况来看,老师若想依靠科学合理的办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发现他们的学科素质和天分,摸清他们的性格,把握他们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去设计教学互动,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路径
        合作为了什么?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尽管听上去很功利,但这的确是合作的实质。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团体,不是因为团体本身多么重要、多么有层次,而是只有聚集在一起,团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才能获得他们想要获得的东西,即需求。在组织学生进行五人足球赛时,我们将具有同样“需求”的学生放在了同一队,A队由热爱足球运动,有强烈获胜欲望的学生组成;B队由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组成。比赛中我发现,A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求胜欲望,为了赢得比赛胜利,他们积极寻求各种办法;而B队学生虽然没有那么强烈的获胜欲望,但一味被动挨打也不是他们想要的,面对对方潮水般的进攻,他们想到了用传球来消磨比赛时间的办法,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反击的机会。B队学生这种寻求团队合作的意识,正是在极为不利的环境下形成的,由此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原来的信念,将具有相同目标和目的的学生放在一起,是培养出他们主动寻求合作,并获得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当然,这一经验仅限于体育教学活动中,正如前面所讲,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合作意识仅限于体育活动,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尝试去运用,但随着合作内容和意义发生变化,如何处理合作细节问题是需要他们自己去感悟和摸索的。
        结束语:
        合作意识很重要,它促成合作有着重要的帮助,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比较缺少这方面的培养,抛开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内容不谈,但就个人能力提升方面来看,合作意识的形成对学生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并发挥出自己的内在潜力。
参考文献:
[1]沈玉泉.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14):200.
[2]李卫杰.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及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08):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