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农村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作者:罗春红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就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影响,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高,无法达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新课改下解决初中农村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索。

罗春红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友仁中学  湖南  长沙  410206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就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影响,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高,无法达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新课改下解决初中农村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语文教学;师资;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20-01

         接下来,本文主要从加大师资投入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突出学生作为语文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对
         新课改下解决初中农村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展开探索。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与城市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就当前农村初中阶段的教学现状来看,大量学生外出上学,向城市地区集中,成绩较好学生流失严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思想观念也比较传统,而且不能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语文教学缺乏深度。把一切围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学主攻方向,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从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无疑给老师教学带来一定工作压力。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到位,许多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因为各方面监管不到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缺乏有效的监督,经常出现导致学生学业荒废的情况。
         二、新课改下解决初中农村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
         (一)加大师资投入,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师资投入是农村初中学校硬件建设的基础,要想留住学生,把优质生源留下,首先要在师资投入上做到位,努力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城乡均衡教育,在师资投入上向农村地区倾斜,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城乡师资投入、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力量之间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所以,新课改下解决初中农村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从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层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初中师资投入,尽量实现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做好农村地区初中教育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充实语文师资教学力量。如现代教育教学用到的多媒体、计算机、电教教室等,都应该为农村初中学校配备齐全,为顺利开展语文以及其他学科教学打好硬件基础。



         (二)突出学生作为语文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特别强调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和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因此,新课改下初中农村语文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观念,要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转变由语文教师作为课堂唯一主导的教学模式,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利从老师向学生进行有效转移。让初中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由原来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状态变为主动探究学习,不断增强和提高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意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着,更是学生在语文知识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扮演好督促者的角色。注重向学生传授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经历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思维,不断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
         (三)做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积累必要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如基本的词句、语法,以及基本的阅读和写作知识等。然而,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普遍比较差,这与他们所处环境和教育条件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新课改背景下解决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必要从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入手,帮助农村初中学生夯实语文课程学习的根基。要把握好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重点,抓好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无论是词汇、句子背诵记忆,还是文章中心大意分析理解,都要给学生讲精讲透,让学生牢固记忆,理解透彻,训练他们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以《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做好的基础知识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积累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语句,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夯实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良好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一方面注重学生语文课程中基础知识的讲述和传授,另一方面还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良好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往往片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新课改下解决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应把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并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比如,在《邓稼先》这篇课文教学中,应在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重要词语、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人物传记写法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国防事业中的丰功伟绩,以及他为了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教学投入上也远远低于城市地区。新课改下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需要加大师资投入,转变传统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新课改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及优化建议[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46.
[2]李成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解析[J].考试周刊,2019(43):45.
[3]孙艳.在新课改形势下优化农村初中语文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