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左智凯 刁国炎 汤 俊
[导读] SPARK,指运用娱乐、游戏等形式提升体育兴趣的课程模式。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体育课程进行SPARK课程模式实验,研究SPARK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中的作用,通过SPARK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对比,分析SPARK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探讨SPARK体育教学模式中道具、音乐、体育游戏等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以及传授体育

课题项目:西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改革课题(2019SWFUCE15)
 作者简介:左智凯(1989--,)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
左智凯  刁国炎  汤  俊     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SPARK,指运用娱乐、游戏等形式提升体育兴趣的课程模式。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体育课程进行SPARK课程模式实验,研究SPARK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中的作用,通过SPARK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对比,分析SPARK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探讨SPARK体育教学模式中道具、音乐、体育游戏等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以及传授体育知识的时机,为SPARK模式在高校继续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SPARK体育教学模式;高校排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19-01

         1 前言
         1.1研究目的
         本研究对SPARK排球课程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对学生参与SPARK排球课程前后灵敏度、柔韧度的对比以及与正常排球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前后身体素质对比的分析,研究SPARK课程在排球课程中开展的可行性,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和创新。
         1.2 研究意义
         通过SPARK教学模式学习,掌握学生其兴趣情况,促进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与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为SPARK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运用和推广提供本土化进程建设性意见。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SPARK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研究文献及书籍进行检索,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与专家就SPARK体育教学模式、排球教学、SPARK课程设计、实验变量处理等问题进行访谈。
         2.2.3 实验法
         对西南林业大学大一年级1班的排球课程进行SPARK模式教学,另外选择大一年级2班作为对照班级,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参与SPARK课程前后的技能掌握情况、身体素质情况对比以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技能掌握情况和身体素质提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SPARK教学模式在排球教学中的优势。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作为本研究的数据依据。
         3 实验设计
         3.1 实验变量
         3.1.1 自变量
         班级:即运用SPARK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1班和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2班。
         时间:即实验前与实验后。
         3.1.2 因变量
         即排球技能掌握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主要通过垫球测试和击球测试获取相关数据,身体素质情况主要通过6米*8折返跑和抓下落刻度尺对学生灵敏度和反应速度进行测试。
         3.1.3 无关变量控制
         (1)学生实验前排球技能掌握情况。1班和2班是同一个教师教授,据教师反应和基本测试,两个班级实验前排球技能掌握情况不存在明显区别。
         (2)教师教学能力情况。为避免由教师教学能力差异导致的学生学习差异,所选取班级的排球课程由一个教师教授。
         3.2 实验测试项目
         为达成本研究对SPARK体育教学模式在排球教学中对学生排球技能及身体素质提升作用的研究,按照排球课程教学内容,大一年级上学期主要为垫球训练,测试这两项技能掌握情况为连续垫球次数和1分钟接老师发球次数。而对身体素质的提升则通过6米*8折返跑和抓下落刻度尺进行测试,分别体现学生的身体灵敏度和反映速度。
         (1)连续垫球测试:即学生一次的连续垫球次数,以球落地作为计算终点。每位学生进行3次垫球测试,取最好成绩作为其测试成绩。
         (2)6米*8折返跑测试:以6米为距立两个标志杆,学生在两个标志杆之间进行8次折返跑并用秒表进行计时,每名学生进行两次测试,取成绩较佳的一次作为测试成绩。
         (3)抓下落刻度尺测试:被测学生空手握拳,教师将一20CM刻度的直尺的0刻度置于学生拳头的正上方并与学生拇指平齐,教师放开直尺让其自由坠落,学生则迅速握紧拳头以握住刻度尺,将刻度尺与拇指平齐的位置作为学生的测试成绩,刻度越大则代表反应速度越慢。


进行三次测试,并取最好成绩作为学生该项测试的成绩。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测试数据
         表1 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测试数据
         测试项目 班级 人数 均值
         连续垫球数(个)
         6米*8折返跑(秒)
         抓下落尺(厘米)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42
         42
         42
         42
         42
         42 5.57
         5.75
         18.69
         18.59
         11.74
         11.66
         如表1,对照班实验前测试数据为:平均连续垫球数为5.57个,6米*8折返跑测试平均成绩为18.69秒,抓下落刻度尺平均刻度为11.74厘米。实验班实验前测试数据为:平均练习垫球数5.75个,平均6米*8折返跑时间为18.59秒,平均抓下落刻度尺刻度为11.66厘米。通过对比对照班和实验班测试数据可以发现,两个班级各项测试成绩不存在明显差别。
         4.2 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测试数据
         表2 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测试数据
         测试项目 班级 人数 均值
         连续垫球数(个)
         6米*8折返跑(秒)
         抓下落尺(厘米)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42
         42
         42
         42
         42
         42 13.24
         12.52
         17.12
         17.93
         11.59
         11.56
         如表2,对照班实验后测试数据为:平均连续垫球数为13.24个,平均6米*8折返跑测试成绩为17.12秒,平均抓下落刻度尺刻度为11.59厘米。实验班实验前测试数据为:平均练习垫球数12.52个,平均6米*8折返跑时间为17.93秒,平均抓下落刻度尺刻度为11.56厘米。通过对比对照班和实验班测试数据可以发现,两个班级连续垫球个数,6米*8折返跑两项存在较明显差异,而抓下落刻度尺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4.3 实验结论
         对比表2和表3可以发现,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参与为期三个月共12个课时的排球学习后,除抓下落刻度尺测试数据变化不大外,其余数据特别是排球技能涉及的连续垫球个数有明显提升。从提升幅度来看,运用SPARK课程模式的实验班在连续击球个数、6米*8折返跑成绩上的提升要明显高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因此认为SPARK体育教学模式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和身体素质提升程度。
参考文献:
[1]茅菲璐.SPARK与健康有关的体育课程[J].体育教学,2009(08):49.
[2]潘雪峰.SPARK牵手新课程[J].体育教学,2013,33(07):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