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自主体验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王元明
[导读]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希望在四十五分钟有效的时间内向学生讲述尽可能多的政治知识,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得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断地降低,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也逐渐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因此老师要通

王元明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半扇门中学校  四川  甘孜  626300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希望在四十五分钟有效的时间内向学生讲述尽可能多的政治知识,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得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断地降低,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也逐渐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因此老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一系列教学手段的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自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84-02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道德品德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学科。教材中的每一框题都设定了许多活动内容,这些活动既可帮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又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情景。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开展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要想开展自主学习,首先要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引领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升华情感
         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建构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活动为主线,以
         活动促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学生个体的自主体验正是学生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在一起。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才能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教师在课堂中提供条件,创设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合作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从而确保了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可行性。
         小组合作的模式,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效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意义。


它的价值体现在快投入(提高学生参与的速度),频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频度),多层次(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共矫正(提高学生参与的难度),小坡度(保证学生参与的成功)。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和经历主动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竞争意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体验,并在体验中得到成长。
         二、联系生活,走进课堂
         创造生活情境的基础是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生活与课本知识充分融合,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促使他们去感悟生活。让学生能够懂得借助课堂中所学解决现实困难,而不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却不懂得应用。只有这样的教学才可以教育出社会缺少的人才。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各种道德与法治息息相关的事件,教师加以利用,引入课堂,为学生寻找各种生活实际案例,能够加深学习印象,使学生保持一种善于观察生活的学习心,在以往的课题中,也能更好的发挥生活联系。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在学习第一课“中学时代”时,教师可以通过儿童歌曲《中学时代》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回忆第一天开始在中学上课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几天的中学生活后,中学生活带给自己变化有哪些,还可以让学生们围成小组讨论中学给自己带来的新感受;举行“给你介绍新朋友”的环节,为同学介绍自己新结交的朋友,让学生间相互熟悉。在课堂的最后,回归教材内容,教师讲授知识点,将知识与举办的活动串联起来,以此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中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反复以往形成良性轮回。
         三、举办演讲比赛活动
         在讲到《法律与我们同行》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每3—4名同学为一组,推选出一名同学演讲。所有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搜集材料,有的写演讲稿,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内容丰富,感人肺腑的演讲稿。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每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了演讲。开展这一活动,远远胜过教师在讲台上空洞、枯燥说教,既强化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使学生从活动中获得自我教育,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精神。
         结束语
         知识获取只有经过学生的自主体验才能被接纳,所以激活主动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了。教师要在挖掘教材资源后,结合学情导入,开启多元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实现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自主体验的实践[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0):3-5.
[2]包雅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11):99.
[3]易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