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李智
[导读]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的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的发展将会带动科技社会的发展,作为基础学科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上好初中物理课就需要研究初中物理知识的规律,然后依据物理知识的规律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物

李智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半扇门中学校  四川  甘孜  626300
【摘要】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的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的发展将会带动科技社会的发展,作为基础学科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上好初中物理课就需要研究初中物理知识的规律,然后依据物理知识的规律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83-01

         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制定有效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作为促进初中物理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中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我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发现,要想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科学构建开放、人本、个性化的初中物理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探究新知。同时,还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探析物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物理课堂的延伸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部分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时,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理解误区和理解偏差,或者是对于所学的物理知识难以做到牢固掌握和相应的灵活运用,但是,又没有和老师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对于物理学习的效率会下降,甚至是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物理课堂的有效延伸,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物理教师可以运用现成的班级QQ群和微信群等形式,和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将制作的物理教学视频和课件传入到相应的交流平台中去,为学生打造微课堂的学习环境,运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寻找到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和微课资料,上传到微信群以后不仅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更使得学生对这些教学资源做到重复利用、有效利用、及时运用,不仅仅使得初中物理课堂进行了有效的延伸,更使得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二、再现生活情境
         物理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物理教学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都是建立生活现象观察的基础上的。


这些抽象的自然知识,学生们在初次学习时,势必遇到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物理概念、规律还原到学生原来的认识与生活体验中来,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内容中来,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时,在摩擦力部分的学习中,可以以生活中的骑自行车、推自行车作为情景设定。提出摩擦力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其实摩擦力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又会对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将这一问题设计成一道生活应用题目。先对基础概念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去练习,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得出经验;在讲解“惯性”课程时,可以帮助学生回想平时做公交车或汽车时的情境,当车辆启动或出现紧急刹车时,乘客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这些情境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深刻体验的经历,但是从来没有认真探究过,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运用到物理课堂中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记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真知、探究知识的主要场所。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一般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这样做耗费大量的课上时间,课堂容量大大降低。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课上做笔记采取的是高度浓缩概括的话,但是等过段时间学生再去回顾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很可能理解错或者不记得这句话的意思了。为避免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记录,只需要记几个关键词,根据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思维导图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课堂记录的时间;再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完善,这样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就能够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点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思维导图呈现的物理知识脉络清晰、形象直观,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物理的逻辑性、思维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常常因为物理知识难度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渐产生厌学心理,而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物理知识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记录、分析和优化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记录和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扩展,在下一节课授课之前对思维导图进行温习,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课堂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邵国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J].文理导航(中旬),2020(11):41-42.
[2]兰小笔.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散文百家,2019(03):91-92.
[3]周仁平.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18(1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