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设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林丽芬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林丽芬
[导读] 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开展小学数学时,应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创设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林丽芬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中心学校  572599
【摘要】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开展小学数学时,应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创设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82-01

         学生在步入小学时便接触到了数学这门学科。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针对教材的改革更符合了大众化的视野,教材从现实生活、图文并茂以及社会发展理念进行出发,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内涵,并针对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有了新的要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逐渐忽视,缺少于学生的沟通交流,导致课堂氛围逐渐单一枯燥,学生在此氛围下,很难激发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了个人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可视化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化的学科,其中复杂的数学概念以及公式,导致小学生很难对此理解。为此,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可视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优化数学知识。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科学的可视化情境能够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使学生涣散的目光重新集中起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加减运算》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为学社个播放动画片片里的场景,并将问题渗透进动画中,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喜羊羊给懒羊羊买了5根冰棍,懒羊羊吃了3个,请问还剩几个?熊大共有10根头发,熊二不小心拔掉4根,请问熊大还剩几根头发?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逐渐被释放,从而全身心的投入教师的教学环节中。其次。在高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圆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引用动画的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主动的吸收数学知识。
         二、加强师生之前的互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只需要扮演听课者的身份即可,教师无需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确保教学进度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导致学生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动能。


而情境教学法的引用,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立为教学的核心,并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所有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交流与互动,最后教师再由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知识一种互动价值较高的一种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在实际授课之前,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合理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提出适当的问题,随机对学习小组安排学习任务,丙丁去的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训练,或者通过鼓励以及肯定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教学情境中。同时,为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对班级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开展复杂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引入数学故事作为教学背景
         数学故事是开展数学教学的特殊组成因素,具体表现在数学与先人结合的过程,且读起来趣味性十足,十分符合当前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圆知识点时,其中涉及了圆周率知识,对此,教师可引用祖冲之的故事,他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圆周率以及命名的人,比西方国家早早提前了一千多年,探索圆周率的道路时困难的,祖冲之废寝忘食的进行调查与研究,最终发现这个重要的理论知识。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告知学生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动脑,发散自己的逻辑思维,激发对未知问题的好奇心理,从而保障学校效率不断的提升。
         四、多媒体创设虚拟真实情境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技术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教师也可利用此项技术完成情境再现,以此提升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贴合程度,便于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知到数学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并以此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数学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强大的搜索引擎,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钟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取自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钟表,并进行手工制作,随即在让学生观察制作的钟表,完成对钟表知识的认知。另外,引发学生之间交流探究,完善对时针、分针、秒针的认知,这样一来,学生便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完成对钟表知识的学习。
         结束语: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完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赋予学生良好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其次,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运用积极的语言,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理,促使个人数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何小志.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思考与实践[J].才智 ,2011(13):166.
[2]徐峥.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延时评价[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2011(11):13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