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级化学作业布置的改革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期   作者:田甜
[导读] 九年级化学学科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面对升学压力,时间短,任务重的特殊性,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显得很重要。因此,在这一年内,化学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上要有计划的改革,做到高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田甜    西安市经开第八中学  710000
【摘要】九年级化学学科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面对升学压力,时间短,任务重的特殊性,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显得很重要。因此,在这一年内,化学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上要有计划的改革,做到高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     作业改革     有效作业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80-01

         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九年级学生,面对升学压力,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作为只学一年就要中考的化学学科,有着时间短,任务重的特殊性。在短短的一年内,学生要从最初的对化学一无所知,到了解,到掌握,到面对中考,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这一年内,化学教师对教学进度的安排和作业的布置上都要有计划的按部就班,做到高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所以,化学作业的布置有别于其它学科。化学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化学教师应通过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批改及时地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作业布置都本着“要想成绩好,作业少不了”的基本原则,将一些无效性重复性的作业布置给学生,不但没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给学生平添负担。学生们往往抄完这些无效性作业已经半夜。在严重睡眠不足的情况下第二天继续上课,大大影响了上课效率。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化学作业的布置进行高效性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化学作业布置的多样性
         1、书面作业。作为传统的作业形式,书面作业必不可少,但为了提高书面作业的有效性。教师根据上课进度和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反应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练习册上选择重点题型要求学生带解题过程完成。  
         2、口头表达作业。口头表达作业是教师针对某知识点布置给学生需口头回答的内容。如化学用语、有关概念的定义、实验现象的描述等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的内容的复述,教师可作为口头作业布置给学生,可通过微信语音或者课堂提问的形式获得相应反馈信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践探究作业。实践探究作业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根据现实情境有计划的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外活动实践的内容。如各种动手操作性模型的制作、各种趣味小实验的实践内容等等。让学生随时了解身边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并能亲自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作业布置多样性的具体案例
         模型制作1——“自制净水器”。在讲解完水的净化方法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简易的净水装置。大多数学生都能开动自己的大脑,完成净水装置并能从中学习和巩固净水装置的原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秒杀传统刷题模式的效率。
         模型制作2——“水分子模型”。在讲解水分子的运动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的球棍模型的水分子,自己制作水分子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宏观现实和微观世界的紧密联系,并能深刻的理解和记住水以及水分子的构成和相关符号。


并能充分利用每一个学生手中的水分子模型来模拟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全过程,进一步切身体会到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卡片制作3——“原子变离子”。讲完原子的结构之后,请学生自己准备白色卡片,正面画某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原子符号,背面画出对应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符号。并将制作好的卡片贴在化学课本上、练习册上、板报的学习园地上等,既巩固了所学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口头表达1——“描述水通电分解过程”。讲解完水分子的变化之后,要求学生自制两个水分子模型。利用自己的两个水分子模型模拟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并口头描述水分子的每一步变化。请家长配合录制视频发至微信群,作为一次口头表达作业。在这次作业的完成中,不仅巩固了所学,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口、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口头作业2——“介绍原子的内部结构”。讲完原子的结构之后,请学生利用自制原子模型,向家长介绍原子的内部结构,并以氧原子为例,描述具体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和氧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这次口头作业的完成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原子的内部结构,更能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谐家庭关系。
         口头表达3——“假如我是X元素”。讲完元素之后,给学生留口头表达作业——假如我是前20种元素中的一种,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要求:必须说清楚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等。在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家庭实验1——“1+1<2”。学完分子特征之后,布置家庭作业,取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观察试验现象并口头描述试验现象,利用所学解释其中原理,进一步了解分子的特性。
         家庭实验2——“醋泡鸡蛋”。在讲解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与盐的反应后,请学生在家完成趣味实验醋泡鸡蛋。而后将去掉皮的熟鸡蛋洗干净给自己的父母吃。不仅能学习酸与盐的反应原理,还能将化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普及到家长群里,扩大化学的影响面。
         家庭实验3——“醋吹气球”。讲完酸与盐的反应之后,要求学生将家里的小苏打去少量放在气球里,将气球套在装有食醋的饮料瓶上,轻轻将气球里的小苏打倒在饮料瓶里,观察气球的变化情况并向父母解释其中原理。
         在短短的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化学作业的选择科学化,人性化,能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化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若能做到合理高效,以达到量和质的和谐一致。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化学作业多样性、高效性布置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名常年执教于毕业班的化学教师,作业改革的路上,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宁德出版社,2007,19,2:210-213.
[2]王海燕.新初中化学作业改革尝试[J].大连: 教育学院学报,2002,15:77-78.
[3]甘民立, 朱震远.《有效教学的作业和技术支持》.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8.7.   
[4]姚丹.《关于“中学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开展情况汇报》 广州市第三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