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白霞
[导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吸收,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六合垸管理区初级中学  白霞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吸收,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小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以及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展开,结合具体措施探究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以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能力  方法和途径
        数学是一门实际的学科,来源于实际也在实践中应用,其实用性不言而喻;同时,新课标改革不断推进后,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新课表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逻辑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有足够的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更加融入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小学数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很多教师还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导致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式老套、教学模式不创新、以及教学理念落后等等。以上一些问题,导致在教学中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认识不够,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无法认真学习等等,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发展,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能力,以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发展措施。
        一、建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较弱,往往以直观想象为主,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构建逼真的数学情境是启发学生,引发学生横向思考的有效措施。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小节内容时,数学老师可以为同学们建设相关情境,如借助分数来展示学校性别比等等,并展示问题情境,如分数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其具体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和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有效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高质量的问题,继而有助 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开展合作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传统的口述加上板书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活力、参与积极性和合作交流不够,自然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地转变理念,转化教学模式,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 “圆柱与圆锥”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自愿、特质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合理进行小组划分,并为学生设计概括教学内容、具有较强启发性和指引性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讲解积极地对这些任务进行细化分析和研究,准确梳理这些任务的解决思路,积极分享任务的解 决方法,并鼓励学生跨组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从而不断地强化对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加强指导,教授学习方法
        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学教师的指导,并在指导过程中教授给学生有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地分析 和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小节内容时,有的学生在计算相应的方程问题中总是出现错误,数学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教授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让学生认真进行题目的阅读,并分析各个等式之间的联系,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与问题的解决无关等,让学生掌握做题的方法,并根据相关的知识进行计算,继而在有效的方法指引下助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四、拓展训练,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是拓展学生思维与解题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适当在讲解中添加拓展 训练。为更好地增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性,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可适当将教学问题进行变式,形成拓展训练;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问题变式的机会交给学生,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多样性,并通过变式和拓展训练增添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教师提出问题:“小红买到一个魔方,通过对魔方数据的测量,发现魔方是一个棱长7cm的正方体。请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这时,为帮助学生增强解题能力,教师可适当进行拓展,如“小红想给魔方的每个地方都贴上新的贴纸,她选用了边长1cm的正方形贴纸,如果想把魔方贴满,请问这个魔方需要多少张小贴纸?”.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生活结合,可巩固学生对面积问题的理解,同时总结解题方式,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五、小结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合理且科学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油油.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 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2):141.
[2]宋雪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51-152.
[3]陈惠芬.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 师,2015(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