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唱歌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一些理解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田锐
[导读]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育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领域。

思南县第二小学  田锐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育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领域。其中,表现领域当中的唱歌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
        一、不能过分注重相关文化的拓展,只强调学会歌曲,没有真正的情感处理
        在唱歌教学中,适当的进行相关文化的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但如果在唱歌教学中,唱歌内容与拓展内容处理不当的话,会适得其反。我在教授《我是草原小骑手》时,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欣赏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介绍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和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等,歌曲教学却草草收场.在教完歌曲之后,也不对歌曲进行声音、情感上的处理。结果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歌曲演唱中学生并未从内心里流露出一种自豪的情感,从而使歌曲情感表现非常粗糙。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没有处理好唱歌教学中唱歌内容与拓展内容的主次关系,教学重点偏离,喧宾夺主。在指导跟踪课上,指导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发挥歌曲相关文化的服务作用,通过歌曲相关文化的拓展,为歌曲教学创设一个好的意境与氛围,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歌曲的欲望。老师应该用深情并茂的范唱,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对歌曲的反复演唱,感受、表现歌曲的情感,体会音乐的美。
        二、课标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段(1-2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所以此阶段的歌唱教学总在歌唱习惯的培养,不强调歌唱技能的学习。此外,在唱歌教学中,主要是要求学生能按照节奏和曲调进行独唱与齐唱,且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中年级段(3-6年级)学生逐步理性,所要掌握的知识由感性到了理性。如呼吸方法、发声技巧、读谱等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等。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合唱教学,且要求学生在节奏和音调等方面有教准确的把握。
        三、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有的老师在上唱歌课时,以播放多媒体为主,让学生反复的聆听课件范唱,而自己却很少,甚至根本不进行范唱。诚然,多媒体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也能使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使音乐课变得更有活力与吸引力。但过分依赖多媒体使教师在无形中丢掉了基本功,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显著作用是不能抹杀的,但它却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行为。因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毕竟知识人为的机械操作,它无法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而教师面对面的表演、唱歌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直接感受演唱者的深情并茂,更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记得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叫《老师来一首》,讲述的是一位音乐老师上的一堂音乐欣赏课。


按照常规的教学,欣赏课以听录音为主,正当老师准备放磁带让学生进行欣赏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他的希望:“老师,您来唱一首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人的希望变成了全班同学共同的愿望。毫无准备的这位老师一时怔住了,但她很快反应过来,打开歌喉痛痛快快的唱起了歌。伴随着她美妙的歌声,全班同学竟然十分动情了打起了拍子,课堂气氛十分融洽,每一个学生都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课后这位老师感慨万千:一堂欣赏课竟然收到了如此好的效果,这是她上课之前不曾想到的。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她的表演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能感觉作品带给他们的感染力。一堂欣赏课尚且如此,那么一堂唱歌课呢?这个耐人思索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四、不能忽视歌唱知识技能的传授
        中年级段是小学歌唱教学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唱歌教学不但要与读谱知识相结合,而且要求学生在歌唱中对呼吸方法、发声技巧等知识进行逐步的掌握和运用。但由于我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误解,在唱歌教学中只注重兴趣的提高,而忽略学生知识的积累及技能的掌握,这是非常不妥的。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将基本唱名“韵母”的归韵。将读谱知识与歌唱技能教学隐藏在教学活动中。在合唱训练中,也有一套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体系,合唱训练由浅入深,即由齐唱到歌曲支声补充到轮唱再到合唱,再适度进行听音练习。
        五、教师范唱在教学中的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对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帮助其掌握音乐的情绪,理解歌曲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歌唱教学的过程就是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是学习音乐知识、识谱的过程。
        1、准确生动的范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教师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的口形与歌唱的姿势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
        2、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地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师充当的只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责任是“点”、“拨”,即所谓“窗户纸一点就透”、“拨开迷雾见晴天”。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范唱要适时适宜,比如发声训练,需要老师多次、反复地范唱,以示强化刺激学生确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歌曲的学唱范唱就不宜过多,应让学生独立去学唱;而一些节奏复杂、音域跳度大以及演唱风格上,就需要教师适时运用具有权威性的范唱。
        十来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此后,我会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加深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多实践、多总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