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李淑梅
[导读] 大力推行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以量化考核为基础,透明公开和客观公正为特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搭建起师生展示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形成了公平正义、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校园文化氛围。

陕西省眉县常兴中学   李淑梅  722302

摘要:大力推行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以量化考核为基础,透明公开和客观公正为特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搭建起师生展示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形成了公平正义、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校园文化氛围。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措施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管理规范化;问题;措施
        引言:为了真正落实规范化教学管理,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明确管理目标与内容,并对管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同时也需要构建完善的规范化教学监管制度、评价体系、责任追究体系等,以促进规范化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也需要重视教育工作者的引进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该团队的综合素养,促进规范化教学管理作用的发挥。
        一、规范化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价值
        (一)推动了高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将规范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能够明确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等,且能够细化每一项任务的责任、内容等,有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朝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着连贯性不足、标准不统一等的缺陷,导致教学管理效果达不到理想目标。而规范化管理主要遵循“做精、做细”的原则,能够保证管理质量的提升。所以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出现,能够使得责权利得以落实,并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内容、流程,有助于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学校规范化教学管理模式也能够突出人性化特征,有效摆脱了传统教学管理制度的限制。
        (二)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将规范化管理理念渗透于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管理者通过有序、合理开展规范化管理,制定阶段性、整体性的教学目标,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该工作中,配合管理,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管理氛围。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身份有所转变,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变为课堂的组织者。为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理念的再教育,便能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增强其自我管理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二、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
        (一)对学校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认识
        作为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学校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但是,就目前各个学校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校没有对管理工作统一认识。很多教师将学校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分离,教师只负责教学,认为学校管理工作是宿舍管理员以及班主任的事,对于学校的管理不管不顾。这种错误的认知还是对教书不育人理念的沿袭。



        (二)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
        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应当明白是一种多层次的工作,任何涉及学生的工作都应当严格要求,要将学校管理工作落在实处。但是当下很多学校,管理工作看似大张旗鼓,各种制度也在积极建设,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内容看似十分复杂,学校管理者每日都在繁杂的事务中奔波。但很多事务是对各种文件上传下达,校长很少组织学校管理者进行研究,分析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总结学校管理的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学校管理者会被认为是学生的保姆,对学生吃喝住行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管理。长此以往学校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很多亡羊补牢的事情,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规范性并没有得到体现。
        三、学校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一)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是思政课所有课程队伍建设中最难的问题。这是由于该课程自身变动性、复杂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就“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目前大致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在一些综合性大学设置了实质性的专门“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二是一般普通学校设置的非实质性教研室,教研室的教师有思政课教师和学校其它部门兼职组成;三是一些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由学校辅导员来承担。第一种情形非常符合课程建设需要,但困难在于教师的学科归属问题,容易形成教学与科研两重皮的现象,并且在普通的地方学校由于学时要求、绩效考核等因素制约设置实质的教研室不太符合实际。因此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这就存在都是兼职教师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建设问题。
        (二)教学手段规范化建设
        教学手段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和中介。在“形势与政策”课中,教学手段的规范化主要涉及到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的统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学习通等软件的运用;学习微信群的建立和运用等。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由于课程自身的严肃性和要求的准确性;再加上课程教师中有许多兼职教师,为防止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出现偏差,因此必须加强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的规范化。在每次上课前,教研室要召开集体备课会,统一下发时事报告杂志社制作的课件或教研室制作的统一课件。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涉及的内容广泛,需要教师理解和掌握大量的资料,所以有必要依据经常性涉及的教学内容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现代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方式,也已经深深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结束语
        总之,正像任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样,“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建设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宋永杰.论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8(08):183.
[2]王延凤.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8(07):89.
[3]韦先锋.论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考试周刊,2018(3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