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樊国东
[导读] 在每个阶段,有一部分学生会不能很好地跟上整体的学习进度,这一部分学生就被叫作“学困生”。

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大联小学   樊国东   641201

摘要:在每个阶段,有一部分学生会不能很好地跟上整体的学习进度,这一部分学生就被叫作“学困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不能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资源都达不到城市中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要分析本班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以这部分学生学习水平作为参考,运用合适的方法完善其语文学习,让学困生能够掌握语文的学习技巧,使学困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完善,以便让农村的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提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不断的努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小学语文学困生足够的关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热爱语文学科的学习。教师要多开展小组帮扶活动,以优带差;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是家庭环境的制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活跃,新一代的农民不愿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开始进城务工,加之一部分离异家庭的子女,导致大批孩子成为小学语文学困生,常年留守的孩子占到了六成以上,其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近姻亲,监护效果大打折扣,这类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表现出莫名的孤独、无助,这部分小学语文学困生最容易成为学困生。三是学生自身内在的因素。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习惯不佳,随着农村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庭娇生惯养,父母长辈将亲情的缺失用物质来补充,使得孩子们逐渐丧失了思想纯洁、勤奋朴实的优点,自小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怕苦怕难嫌累,独立性不强,不愿独立思考,缺乏刻苦钻研的意志,做作业时借助于学习类APP或者电子工具,更有甚者有抄袭同学作业的现象,随着功课难度的逐步加大,课业量的增加,课后作业的增多,时间一长自然就会导致学习困难,成为标准的学困生。四是学校教育方法不得当。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学校硬软件设施不全,师资水平较低,教师编制少,教师的课业负担重,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呆板单调,常采用“填鸭式”及“满堂灌”的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唤起语文自信,降低学习要求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理念,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农村地区的教学中,语文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语文的意义。


针对班内的学困生,教师要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注意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以实现逐步提高。在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的信心,通过合适的方法提高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给进步的学生发奖品的环节。在学习中,每当学困生有一定的进步,教师就要鼓励他们,颁发小奖品是为了表示鼓励。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被表扬、被奖励,学困生也是这样,他们都渴望成功,期待得到教师的赞赏。教师的鼓励要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还要从精神方面给他们信心。与此同时,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他们的能力为基础,适当减轻负担,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课堂上,教师在提问时也要照顾到学困生,多给他们机会,从而有效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小学语文学困生热爱学习
        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他们热爱学习。在教室的布置上,教师可以设计图书角,摆放各种经典名著供学生借阅,还可以开展各种文明友好的课外活动,多给小学语文学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友好和温暖。在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上,教师也要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且充满温度的语文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开展小组帮扶,以优带差
        教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是不太现实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做到培优扶差,以优带差,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热爱语文学习。教师可以让好学生或组长带动或帮助学困生解疑答惑,同时监督和检查学困生背诵、生字默写等学习情况.在语文学习中,小组长要定期组织讨论,解答小组成员的疑难问题,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小组学习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师要适时地对小组进行启发、引导、点拨,并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整理和归类,在学生的协助下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结束语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也许,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反应也慢,当别的学生已经开始“跑”了,他还在慢慢悠悠地“走”着。但是,当你看到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时,总有一天,他们会跟上来的,也会和其他人一样站在山顶观看绚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董寿青.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分析[J].新智慧,2019(26):109.
[2]练海燕.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难点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7):53-54.
[3]雷新鹏.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家长,2019(19):13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