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郭春林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郭春林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我国的教学事业重心发生了转移,应试教育下倡导的“分数为先”的教学思想,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第五中学校   郭春林  637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我国的教学事业重心发生了转移,应试教育下倡导的“分数为先”的教学思想,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对应用型、实践性人才需求的激增,更加体现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列为了重点教学目标,不同学科学习中的不同类型核心素养培养,是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历史学科为话题,浅析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探究
        从研究角度出发,历史核心素养包含了四个方面,分别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这四方面的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去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策略,改变应试教育中以分数为先的教学思想,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完成深度的思考,衍生属于自己的想法,才能够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将围绕这几点浅析教学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在历史学习当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是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意识到特定的史实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引导学生学会划分历史事件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去叙述过去。并且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将构成事件、人物、现象相互进行关联,并且在此基础上理解历史的变化和延续,能够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进而能够将认识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改变过去单项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模式,把学习任务细化后分配给组内的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掌握问题相关信息后,通过组内交流来整合资源,梳理出历史知识的相关元素,进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在什么历史局势下引发了洋务运动?(起因)”,“洋务运动掀起了怎样的风潮?(经过以及思想)”,“关键人物有哪些?(构成人物)?”,“对后续历史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意义)”,起因和意义能够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变化和延续,明白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经过以及思想还有构成人物的梳理,能够让学生把认识对象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之所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原因,是学生统计出的不同信息,与他人的信息形成对比,能够更加客观的反应史实,这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扩展教学资源,增加史料实证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史料实证指的是在师生的知识交互中通过对史料进行辨析,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的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通过这种途径去增加历史的真实性。之所以扩展教学资源,增加史料实证一方面是为了说服学生提升教学的可信度,另一方面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加宏观的去看待历史的发展。通过增加史料实证,能够给予学生看待历史真相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研究历史严谨细致的态度,进而强化教学效果。
        像是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观看过三国演义,所以对真正的三国历史产生了一些认知错误,以为历史上的大战真如罗贯中手下写的那样单凭诸葛亮神机妙算就轻易破解,但是其实真正的历史并不像小说里面那样轻松。教师在利用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范晔所写的《后汉书》、以及陈寿所写的《三国志》,通过史书当中对诸葛亮、周瑜这些典型人物的真实描写来改变学生的固有看法,以历史眼光去分析“三足鼎立”这一历史时代格局,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历史研究意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延伸历史解释,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
        历史解释指的是对史实的叙述转化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把史料当做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然后对历史知识进行评判和分析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历史解释的过程中,还能够完成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分析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以现实为映射,体会到历史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完成历史价值观的塑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有着积极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当中,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后续的革命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共产党的成立为后续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两个事件在当时看来也许微不足道,但是现如今当我们回顾历史场合的时候,就能够发现之所以能够有后续一系列革命事件,中国人之所以能够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这一系列史实的开端,通过延伸历史解释,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能够得到激发,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这对学生后续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个人历史修养的强化有着积极的帮助意义,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丰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优化知识交互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当年高中收获不一样的心得和认识,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萍.如何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20,(41):150.
[2]蔡建忠.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0,(49):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