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苑海波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苑海波
[导读]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体系的有效工具,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焦家垅中学   苑海波  422700

摘要: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体系的有效工具,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它将零散的地理知识点升格为系统的知识网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章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应用
        引言:地理我们都知道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涉及到了自然、人文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创造生活、了解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在高中地理复习中,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一门科目,我们不仅要清楚地认知其地理特点,还要用好思维导图模式,从而使得学生在科学化的复习思路中得到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称心智图或心像图,是由英国著名教育专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打开大脑潜能的图解工具。思维导图主要是将知识点通过文字、图形结合的方式逐级分层地呈现出来。这能帮助学习者快速进行学习和记忆。它能提升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快速形成体系。这样能有效避免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帮助学生不仅学会新知识,而且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思维导图这一行之有效的笔记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地理教学之中的应用是增强学生学习系统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读写说能力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主要是用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虽然简单但是在学习当中进行运用非常重要。人类的大脑思维是放射性的,所以进入大脑的信息都会作为思想的分支来表现出来,而思维导图也正是利用了大脑的这种发散性思维方式,来帮助扩散思维。思维导图主要从一级分支和次级分支逐步向外进一步扩散,目前,思维导图主要有圆圈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树状图、括号图、桥状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这八种形式,可以根据相关知识来进行选择流程图的样式。思维导图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各级知识点串通起来,体现出知识点的层次感,运用人体大脑左右脑的机能,帮助人们在科学和艺术、逻辑和想象进行平衡,从而激发人体大脑的潜能。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图”作舟,运用思维导图的有效性
        在绘制地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教材已有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能在教师的点拨下联想到其他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一思维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很好地贯彻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思维构建将知识的全面性和重点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地理的真谛。这是其他的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二)运用思维导图,夯实基础凝练复习思路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教材是课程资源而不是教学依据,对于高考而言,学生才是主体,在新课程的变革中,我们的复习思路也要进行相应的优化,重成绩轻能力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现状同时也无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此,在高中地理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基础知识进行夯实,俗话说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学生解题思路的前提所在,而思维导图既可以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得到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复习地理区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着手,然后进行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地理特征等进行板块学习。在这一基础知识的凝练中,让学生就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本区域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分布状况,从而对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特点进行推导,在这一思维导图的运用中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凝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理清各个思路板块的过程对地理复习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最终达到复习质量、复习效率的共同提升。
        (三)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新课讲授
        思维导图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切割成相互关联的几个小问题,还可以对每个小问题再进行知识的外延,最终将主干知识培育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授课时要准备好几个带有启发性又层层递进的问题,一个个好的问题就如一颗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在教师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师生产生知识的共鸣,不断增进课堂中的获得感。
        例如,在热力环流相关知识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预习内容继续给出若干问题,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重要点的气压值如何排序”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独立绘制思维导图【见图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图2(热力环流数值分析)】,再进行交流创作。如此一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思维之间的相互借鉴。


        结束语
        将思维导图融入高中生的地理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破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能力。但是,在实现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一些主观因素和教师的使用方法不当,导致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叶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2]唐刚.试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才智,2019(30):110.
[3]孙艳艳.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9(19):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