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生物学教学的做法及体会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刘俊英
[导读] 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蚌埠六中    刘俊英

        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为了实践《标准》理念,落实《标准》精神的发展思路,我力求在课堂内、外从多方面尝试实施,对同行的做法作了一些参考和借鉴,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把一些具体做法呈现给大家,以求共同研究和商榷。
        一、指导学生重视本学科,欣赏课本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所以在开学第一节课先介绍教材特点及本学科的重要地位。生物科学由于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殊地位而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21世纪的主导科学将是生物科学。教材具体内容围绕人与生物圈这一核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有大量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及技术,如试管婴儿、克隆、转基因食、人类基因组计划等,这些内容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每一章节都配以大量的彩图和照片,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所学的内容;语言生动、优美、简洁,富有诗意,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同学们也真得感受到“打开书本图文并茂,图片精美,令人赏心悦目,过目不忘”。有的同学说“还真有一种想一口气翻看完的冲动。”
        二、精选“教法”,注重“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如何使“教”达到“不教”,使“学会”达到“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以适应知识爆炸的需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呢?课堂教学应以学习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自学自悟,合作主流为形式,以激发、引导、训练学生思维为教师启导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情付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有驾驭教材会用教材的能力。为此我通读教材多遍,并翻阅大量资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如在学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章:首先导“读”—— 粗读书本,明白本节课要学什么?读图
        ——图中情景表明了什么道理?精读重点——指导勾书圈关键词句:其次导“说”——以“我”为例(“我”代表生物圈中的四类植物)说 “我是谁?我生活在哪?我有哪些主要特征?我与人类的关系?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由于同学们带着老师出示的导向性问题“读书”,且能占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在充当主角的过程中,满足了学生极强的表现欲,又培养了学生们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许多章节合并、归类、比较学习,还解决了因课时少,内容多,而学不完的困难;最后导“想”——“你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否有进步?本节课是否有心灵‘震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想探究与之相关的哪些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收获同时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多数学生认为:“上生物课生动、有趣、轻松,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是一种享受。”
        三、训练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会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生物科学学习的内容,又是生物科学学习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比传授他们知识更为重要。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训练的绝好素材。在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光是怎样影响生物(鼠妇)生活的。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应紧紧围绕自己提出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还是明亮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做两种不同环境的对照实验,就能探究到科学的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在此基础上,还可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如土壤的潮湿程度、温度等)对鼠妇的影响。学生在亲自经历这样一个个探究活动以后,自然而然地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设计了“学生课堂活动自评一览表”
        此表粘在书的第一页,便于学生及时自评。
    这种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质疑、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都通过各种形式记入表中,这样能方便地让老师或家长及时准确、客观地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既有利于老师科学地调控学生的参与,又有利于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进而家校合力地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参与学习。

        说明:此表每人一张,随时抽查,一学期二次总结(期中期末前)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期结束,作为教师综合评价学生主要依据(即学生总评为:自评总50% +期中20%+期末30%)。
        1、举手答问栏以“正”为符号,每划为每节课举手次数,强化同学们倾听能力,并能营造同学们积极与老师互动的学习氛围。
        2、知识掌握、能力表现栏:用于复习、小结、表达交流及倾听情况,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
        3、操作检查栏:(态度的积极性、动手能力、有无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能否爱护实验用具、注意实验室清洁等),分A、B、C、D四个等级。
        4、小组活动:(分组实验,及课上分组讨论,课后分组交流材料等),分A、B、C、D四个等级。
        5、材料收集情况(包括袋内所有内容:查阅文献资料,生物图片、照片、剪报、探究活动报告,调查表、小论文、小制作、小标本等),分A、B、C、D四个等级。
        6、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课后练习、书中讨论、思考题、《课课通》及平时测试卷等],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以上6项学生本人如实填写,学期结束算出自评总分,最后每班各获得一张

         实践证明:用“学生课堂活动自评一览表”很好地调控了课堂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特别是有利于“困难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一些“困难生”在写《学习生物课的体会》一文说“在生物课上找到自我,找到了自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