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课本 找方法 提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沈文霞
[导读]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时常有这样的想法:高中语文课本形同虚设,不像其他学科与高考联系那么紧密,讲与不讲都一样,但又不得不讲。

四川省南充市第九中学      沈文霞  637000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时常有这样的想法:高中语文课本形同虚设,不像其他学科与高考联系那么紧密,讲与不讲都一样,但又不得不讲。语文课程,除了讲文言文对高考有一点帮助,其他课文我们讲了很多,但考试的文章与课文,我们每天咬文嚼字地分析课文到底作用似乎不大,学生对语文课也不太喜欢。但通过这二十几年的探究,我渐渐地发现,其实课本与高考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利用好课本为高考备好课,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课。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深专课本,把课本变厚,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平时一般分单元上课,每节课在上课时主要解决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到高三时又分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每一轮轮复习时又分文言阅读板块,诗歌鉴赏板块,现代文阅读板块,基础知识板块,一个个知识点分点讲解,并作一系列的专题训练。这样所有的知识点一直是零散的,给学生的感觉老师上课都是套路,课堂既枯燥又乏味,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后来我发现,语文应该是一个关于语言,文化和文学的整体。语文的教学不应该分段教学,而应该是每一堂课都要有高考意识,每一篇文章,每一堂课我们应该一方面引导学会赏析,另一方面告诉学生该掌握那些知识点,把赏析文学,学习语言,提高文学修养和应对高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例如我们在学习《诗经?氓》时,不能仅仅当古诗文阅读来分析。我们发现文中有一个诗句“女也不爽,士二其行”中有一个“爽”字是“差错”的意思,而高考频考词语“屡试不爽”中的“爽”字也有相同的含义,我们可以顺势告诉学生加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同时我们还可以补充相关文化常识,如《四书》《五经》及“六义”的讲解。而在学习诗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句子中两个“宴”与“晏”字音相同,但字形不同,而整个诗局又和成语“青梅竹马”有相同的意境,这个诗句应该是高考中诗文默写中的频考句子,让学生引起足够重视。同时,还要联想到“总角”,“垂髫”,“始齔”,“豆蔻”, 和”弱冠“等词语分别指代的性别和年龄阶段,通过对比让学生加强记忆。在赏析诗句“桑之”使用比兴手法之后,也可以顺势将诗歌赏析简单的表现手法给学生讲一下。这样通过对一篇文章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有考点都源于课本,自然会重视课本内容和课堂教学。
        二、利用好课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对语文能力的综合考察。现在我们的学生作文存在的较普遍的现象是语言空洞,材料缺乏,结构单一,感情不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各种训练的方法,但效果不佳。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也就是说在写作之前,必须知道什么是“好”,也就是要先学会对文章进行鉴赏。而我们的课本所选篇章,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可堪称佳作,是很好的范文。在文章中,作者通过他们的作品架起了一座座桥梁,使无数的孤寂、迷茫、脆弱的心灵受到启迪,不管是缠绵悱恻的“手相看泪眼”,还是豪放洒脱的“我辈岂是蓬蒿人”,都能通过这情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让他们领略人生的真谛,扬起生活的风帆,并能够将之表现在自己的写作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鉴赏外,还应该借助课文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信条》这篇文章候,发现课文中的每一条都可以作为一个作文话题。于是,在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对其中一条进行深入的剖析,给他们讲“公平游戏”时,我说我想到的是“做事要讲平等原则,要在平等的原则下竞争”,同时联想他”霸座男”的行为是对购票者的不公平和翟天临学术造假是对每一位潜心做学问的学者的不公平。通过这样的引导,当我提及“不打人”这条信条的时候,学生就能谈到“做人要文明待人”,马上想到了“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带给他们的思考。在谈及“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事”的时候,他们说这条信条说的是人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于是他们想到了“中国机长”刘传健,看到了他的爱岗敬业的精神,看到了他们临危不畏,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的品质。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告诉学生:语文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也反应在课本中,学语文就应该重视课本,关注生活。高考中的作文题目也是课堂和生活的结合,学生从此便加深了对课本学习的重视,重新重视对课堂的听课的关注。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真正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可以是说屈指可数,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因为目前我们语文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按照教参写讲义,再按照讲义和固定的教学过程上课。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枯燥,长时间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就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做到的就是摒弃传统教学模式。
        (一)我认为不是所有的课,都要通过讲授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有些课文,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放相关的教学视频来完成。例如我们在学习沈从文的《边城》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故事中的主人公翠翠和我们的学生的年龄差不多,文章讲的是有关翠翠的爱情故事,给他们放视频,他们是乐意接受的。这个课文符合高中生的心理,所以给他们播放视频,会加深他们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比我们空洞地给他们讲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目的效果好许多,同时,也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在语文教学时,随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这对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话剧表演,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当然,语文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要想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展相关的语文阅读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由于语文的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可以在每年的寒暑假开展一个读书活动,让学生集中展示自己的所得,鼓励其他同学都自觉地参与阅读,并随时交流读书心得,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总之,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关键是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是只有适合他们的才是最好的,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高考成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