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许玉露
[导读] 教学目标

广东云浮黄冈中学新兴学校    许玉露    527300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线索;感受一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2.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品味文章富有诗意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
        难点:品味文章富有诗意的语言。
       教学方法   :
       1.情景教学法。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 跟着导游游丽江
        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前几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昨天我们欣赏了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二、整体感知 —— 跟着水滴游丽江
        (一)筛选信息,理清旅程
        初读课文,并结合课本110页的阅读提示,筛选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一滴水”的游踪。
        (本文以“一滴水”的游踪为线索,请同学们参考这条线索,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点明“我”的身份——一滴水。
        第二部分:(第3--8段),写“我”从玉龙雪山到古城之前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9--14段),写“我”流经古城时的所见所闻。
        第四部分:(第15、16段),写“我”流出古城,奔向大海。
        2.梳理一滴水的奇妙旅行(所至)。
        二、跟随水滴,感受丽江之美
        文章多方面、全方位的展现了丽江古城,介绍了一个美丽如画的丽江。
        主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丽江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勾画批注在书上)
        自然风光美---美在多彩和构图
        1.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色彩斑斓,美丽如画主要是绿色,如绿色的松杉、草甸、深潭。同时还有其他的色彩,如红色的杜鹃,白色的马帮驿道和纳西人院墙、青灰色的四方街、地上铺的青色石板岩和红色砾岩、灰棕色的大水车等。景致分明,色彩丰富。)
        2.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作者写了在黑龙潭边远望玉龙雪山的景象,表达对玉龙雪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远景的玉龙雪山是三角形,中景的丽江古城是硕大的银盘,是圆形。玉河是曲线,丽江街道顺水而建,也是曲线。曲线让丽江景色柔和浪漫优雅。三角形、圆形和曲线的构图、让丽江古城画内容丰富,赏心悦目。)
        古城建筑美---美在富有地域特色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房屋、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街道形状像印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大水车是丽江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丽江古城的地标,是游客们一定要去拍照留念的地方。作者罗列出古城的景物,陶醉于古城与自然相映成趣的美中,字里行间流露对古城的喜爱之情。)
        小桥:“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丽江悠久的四方街,宫殿式的木府,依山势水流而建的丽江街道,缓缓转动的水车,数量大形式多的小桥,构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丽江建筑画。
        人文风情美(民俗民风美)---美在丰富融合
        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劳作民俗图---热爱生活,吃苦耐劳)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市井民俗图---热闹快乐勤奋)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浇花民俗图---平和悠然   ;休闲民俗图---恬静、和谐)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游客欢乐民俗图---热闹愉悦)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常会认为美就是自然风光美,往往忽视建筑的美和精神层面的美。其实关于丽江,我们在文章中感受到了无限的美:美在玉龙雪山丽江坝的自然风光,美在东巴文字的古老历史,美在纳西族的多元文化特色,美在宾主之间的欢乐和谐。因此在审美情趣上我们要对多一些培养与提升。丽江之美,美不胜收:
        小结:写作特色1、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我们应学习这种写法,让自己的作文生动起来。
        2、线索清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者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小水滴”经过丽江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丽江无限热爱的真挚情感。景美人更美,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除了抓住景物的特征外,往往还需要关注人的活动,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借鉴。
        (课文的标题是一滴水经过丽江,请同学们再次品读水的形象以及丽江的形象)
        当堂训练1:品读“水”的形象。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敬仰传统文化;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当堂训练2:
        根据对课文的品读对语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美丽、祥和、宁静、美好、悠闲、和谐、幸福……
        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明确:用排比句式写一滴水所经之处的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明确:用对比、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丽江的山水,人文风情抚平并净化了心情浮躁的远方游人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章第14段的描写极其细腻,从感官的多角度来品味这一段文字。
        明确:作者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丽江人民的闲适与怡然自乐;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夜晚水的冰凉。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