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田径的优秀教学策略分析 莫艾 宋帅容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莫艾 宋帅容
[导读] 体育课的开展本身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体魄,另外调节上课的压力,到室外进行活动,舒展身心。

四川省武胜中学校  莫艾 宋帅容   638403

摘要:体育课的开展本身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体魄,另外调节上课的压力,到室外进行活动,舒展身心。那么,对于田径教学内容而言,它们对所需要的场地要求不高,虽然有的项目需要有器材,但是相比球类或其他项目而言,器材的花费就明显减少了。另外,田径项目的学习与开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防护措施也不难,比如长短跑,只要做好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将身体肌肉拉伸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因此,本文对高中体育田径的优秀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优秀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学校将文化课作为教学重点,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学生的体育课时间缩短,许多教师将体育课作为自习课,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无法在体育课感受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从而导致许多高中生忽略体育课的重要性。因为,本文对高中体育田径的优秀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改变传统观念,增强课程趣味性
        高中生处于成长关键阶段,而高中课程压力较大,为保证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具备强健的体魄下进行学习和生活,高中学校及家长应及时改变传统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完善田径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田径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具有充足的学习和锻炼时间。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掌握并且理解体育运动的知识,尽可能的增加田径运动时间,积极组织田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田径中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在体育运动中,田径作为基础运动,对比其他体育项目,田径项目的趣味性相对较低。因此,为提高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关注度,应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田径活动,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能够在训练过程中了解体育精神,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至田径运动中。
        二、科学利用器材,创设趣味活动氛围
        田径训练需要运用一些运动器材,教师在器材的选择上要体现一些创意,充分发挥器材的助学作用,给学生带来更多新鲜感,对激活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热情有一定作用。速跑项目有跨栏、起跑器、接力棒等;投掷项目有标枪、铁饼、铅球等;跳跃项目有沙坑、跳马、跳箱、海绵垫子等。这些器材是运动必不可少的客观物质条件。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器材整合运用,增加一些新的训练形式,必然能够赢得学生的青睐。如障碍跑训练,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之间展开竞速比赛:跑道上放置了跳箱、跳马等障碍物,在起跑时,不能触碰这些障碍物,看哪一个小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赛程。小组成员需要全部到达终点才算数,小组排名倒数第一名,全组每人需要做俯卧撑20个。教师任务布设后,学生开始准备,小组成员商议战术。教师一声令下,学生都快速进入跑道,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场面十分壮观。


教师组织学生做好成绩记录,排出小组名次。教师借助一些体育器材,为学生设置了障碍跑训练任务,并利用竞赛形式进行调度,成功激活学生训练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田径训练,对于许多学生而言,都是一个乏味的体育项目,他们不愿意将较多的时间和心思放在田径训练上。同时,很多的学生在参与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与教师的教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隔阂,认为教师的思想不一定是正确的,渴望在训练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方法开展。而出现这些不良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对于田径训练内容,缺乏一定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当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为他们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使得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田径训练。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将田径训练的益处讲解给学生,教会学生一些趣味的田径训练技巧,采取一定的比赛和挑战制度,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提升。在训练计划的设置上,由于小学生的课堂时间十分有限,一个星期有一到两节体育课,仅仅通过体育课进行田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定的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如早晨上课前的十分钟,课间十分钟等,逐步加大训练的挑战性,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切实地提升。
        四、创新评价考核体系
        许多高中学校在进行高中生体育田径评测过程中,主要采取评价考核的方式,此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田径的关注度,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传统的评价考核体系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全面展现学生综合能力,因此,高中学校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使机制能够具备合理性及科学性。在进行考核机制的制定过程中,高中学校应充分明确田径项目设置的初衷,避免一味的追求成绩,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其制定田径运动的目标,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积极主动地帮助其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也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拓展教育,并结合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状态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将课程选择的原则与注意事项充分的纳入考量范围,全面打造学生体育课堂的良好氛围,树立正确的思想,锻炼身体的同时收获身心的愉悦。
参考文献
[1]朱鹤颖.浅析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40-41.
[2]杨奇奇,孙帅,崔瑞.浅谈如何把握好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J].田径,2019(08):49-50.
[3]曾婕.基于新课改下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研究[J].田径,2018(06):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