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卢军机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卢军机
[导读] 开放而富有创造性是语文课程的内在追求。

广西马山县永州镇三村小学  卢军机 530600

摘要:开放而富有创造性是语文课程的内在追求。因此,语文课程就要努力在文化潜移默化和多元整合中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时代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与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小学阶段恰恰是增强学生文化涵养,提升审美品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引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通过教材的阅读来表达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把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事物的美好,进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阅读课程把语文的理论知识体会的淋漓尽致,大量的阅读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地增强,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感受语文为我们带来的情感,进而使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手段单一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大环境下,仍有一些问题妨碍着教师的授课成效。单一的教学手段仍充斥着大部分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讲授制”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虽然可以按时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但他们的阅读水平却没有得到提高,思维方式也未改变,只是一味地被灌输,不利于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学生主体性缺失
        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不能脱离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而单独存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这一有机循环过程。但回顾目前小学的阅读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教授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灌输式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常用模式。习题中教师喜欢以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接受情况,与之相符程度的高低成为得分高低的重要依据。不许独创只能循规蹈矩,否则,只能是痛失分数.可见,由于分数理性仍占主导地位,小学生的开放思维就被禁锢,创新性就被扼杀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优化语文课堂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主要是以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了重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堂上学生踊跃的发言,对问题积极讨论的场景。教师要以学生的角度考虑语文课堂的形态,在用新媒体优化课堂形态时,重要的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师在讲授《祖父的园子》一课时,学生对其中课文中“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这一段的描写内容十分感兴趣,从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有所表达。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学生呈现出与之对应的动画,然后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对于此段的观点与评论。这样模式下的新媒体应用,体现了根据学生的需求为而为学生提供教学设计与服务,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新媒体的作用。学生也可以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对这段文字描写形成有文字理解转化为映像认识。从不同的视角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在这样的课堂形式下,学生能够大胆的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新媒体也发挥了教学的价值。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景,丰富学生的想象
        小学课文除了风景散文,还有人物事迹,很多人物事迹都有相应的影视作品,同样的还包括神话传说。这类文章里面蕴含了一些事件的发生。仅仅凭借课文中的寥寥数语和简单的插图,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发挥想象,也不太有利于他们把握文本情感。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重现课文情节,使学生及时回忆,在加深印象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利用微课课后展示,消化巩固重难点
        语文阅读教学从不是只在课堂上进行的,课上课下都是一样重要。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巩固。由于教师不再是课后传授知识的主要力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制作简短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后可以有效地巩固知识。教师可以将课上的重难点或易错点用微课的形式展示,这样学生既能够得到教师的指导,又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的阅读知识。
        (四)加强文本理解,传授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都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有效性。因此,教师要从教材文本入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适用于课内的阅读方式运用到课外读物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适时合理的引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拓展其阅读面。在选材方面,教师也要结合学生实际阅读能力进行选取,将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激发热情的书籍进行普及,促使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当代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固然重要,但总的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及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加强自我修养,提升阅读教学水平是阅读教学得以向好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尚天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66.
[2]韩建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华夏教师,2019(26):11.
[3]王德岳.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