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李贵云
[导读] 历史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在历史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对民族和国家拥有更多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古登乡中学   李贵云

摘要:历史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在历史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对民族和国家拥有更多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家国情怀是每一个初中生都应该具备的,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拥有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因此,在历史的教学中,引入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优秀文化和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中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培养 研究
        引言:众所周知,家国情怀是一种大到国家、民族,小至家乡的精神认同感,是个体在体验社会的时候所产生的精神寄托.历史作为一门育人学科,教学的实施不仅要帮助学生们掌握历史知识,建构历史认知,还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塑造家国情怀。对此,在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该学科的特点,透过知识,采取多样的方式展现家国情怀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家国情怀,实现健康发展。
        一、充分挖掘现有素材,巧妙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历史课本中的素材资源,将全面、客观的史料记载呈现出来,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家国情怀更好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通过这种对素材进行提取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教训。如“五四运动”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节点,在教学这一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研究分析巴黎和会的全过程,然后以情景剧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当时英法美三国领导人的“面孔”。对事件过程进行演绎,可以将其中更多的细节呈现出来,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景剧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真实客观地将历史还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更加懂得自己应当肩负的重任。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内容,将其以一定的情境表现出来,更有利于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在让教学氛围更加热烈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民族责任心、民族使命感的传递。
        二、通过情境创设渗透“家国情怀”
        情境创设是历史教学中比较常见教学方法,教师以历史教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语言的描述和图像数据传输,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虚拟、可感知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进入到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同时,对于无法用言语表述,或者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清晰准确的了解到有关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同时期的影像资料,利用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建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情境,更加有代入感。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辩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辩论的情境中抒发出的观点和意见,在辩论中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比如,如果你是中国古代封建时期或雅典民主政治时期的统治者,你会采用哪种方式来治理国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总结。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情境创设,让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问题,站在国家的立场去分析历史,这样获得的感受和领悟会更加深刻。
        三、利用史料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教材作为重要的载体,包含着丰富的史料、故事、图片、英雄事迹等等。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对青少年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例,本节课就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很好素材,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树立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联系现实,激发家国责任感
        以史为鉴,这是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简单地说,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单单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参加考试,还要使学生们回归生活,将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约束、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激发家国责任感,学会维护国家、民族、家乡利益,学会弘扬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基于此,笔者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的时候,会在引导学生们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候,进行反思,并列举生活案例,驱动学生们利用历史解决现实问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单单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效果,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地诠释出来。一方面,可以定期举办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知识,这样可以使学习更加简单,更受学生的欢迎。如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英雄人物的纪念馆参观学习,去一些革命根据地感受历史氛围,通过实地的参观让学生的感受更加强烈,让学生思想得到升华,激发其强烈的家国情怀,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为国家建设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长远的,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强大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授课时,有意识地渗透家国情怀,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完整的人,让他们更加坚定人生方向,高度认同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玉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一).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91.
[2]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8(42):135-136.
[3]陆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