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杨福莲
[导读] 学生跨入高中,刚开始接触《高中数学》时不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普遍的学习反馈是内容较多且偏难,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进度偏快,与初中数学课程相比有着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现象,学生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很难掌握其学习规律,若不及时解决会对后续学习造成较大影响,如何解决好初中到高中数学过渡衔接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第二中学 杨福莲 655199

摘要:学生跨入高中,刚开始接触《高中数学》时不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普遍的学习反馈是内容较多且偏难,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进度偏快,与初中数学课程相比有着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现象,学生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很难掌握其学习规律,若不及时解决会对后续学习造成较大影响,如何解决好初中到高中数学过渡衔接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浅谈 初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引言:初中和高中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思维养成最重要的时间阶段.中即进入了选拔阶段,因此初高中的衔接是当下师生共同面对的难题。很多学生初中成绩很好,进入高中雄心勃勃,但成绩却出现断崖式下跌,尤其是数学学科最为严重,不仅为教学带来困难,学生的信心也经常受挫,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思维的接续性不好,部分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养成的学习思维与高中的思维要求不适应。
       一、初高中数学过渡学习中学生的遇到的问题
        (一)高中与初中数学教材层面的脱节
        目前,为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初中数学课本内容变化较大,极限、导数、洛必达法则的计算很多学生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但像以前要求熟记的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却不作要求了,然而高中数学课本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了一下,比如把集合的概念删掉了,知识点顺序作调整,改动相对较小,这就导致出现过渡困难的现象。
        (二)教学环境与学习心理的变化
        在教学环境方面,初中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习,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在学习心理方面,学生在经过了初三的紧张学习以及中考压力以后,步入高中校园不可避免会出现懈怠的情况,认为高中才刚刚开始,不需要那么紧张地学习;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受到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影响,在心里一直认为高中数学很难,对数学学习也没有正确看待。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一)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
        在学生刚刚步入高中的时候,教师要开展一次模拟测试,了解并掌握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情况;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初高中知识体系以及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差异。高中数学教师要在大纲与教材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到重难点知识,如函数、集合等,然后从知识内容、学习方法、数学思想以及学习过程等各个方面考虑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高中数学很多知识与初中数学有一定的衔接性,但有时也有很多知识推翻了初中所得到的结论,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尤其是那些容易发生混淆的知识。
        (二)做好教学内容衔接
        从绪论引导到内容贯通。


关于数学理论环节,教师教学时要做到全面详细分析,要从实处入手,让学生在更高层面理解初高中数学变化的模式和关键点,并细致地了解他们之间存在的关联,同时及时教授高中数学的预备知识。初中数学大部分内容都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本要点和基础,“但由学生基础的差异化,或中学教师讲得不透彻,使得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仅停留在表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补充相关知识,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三)认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过渡
        初一数学知识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行培养;初二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推理训练,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初三数学教学主要是开展解题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预见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并通过相关活动促进学生数学观念与数学思维的丰富。如在几何教学中,重点要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进行培养,因此,在初高中数学衔接阶段,教师要循序渐进,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注意,所涉及的教学活动一定要与学生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相符合,同时也要确保教学活动的难度与强度。
       (四)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和过渡
        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新内容教学是要建立在固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着重分析初中与高中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在课堂中,教员要多运用类比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为逻辑思维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学生从单维逻辑向多维逻辑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教材知识良好地传授给学生,还要将归纳与整理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其真正做到“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寻找各个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更简便、更清晰地学习、掌握、记忆相关知识。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中数学课程一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自己对知识体系有深层次认知理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科研应积极开展课堂研讨活动,组织学生之间多进行学习互动,继而形成一种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另外学生还要认识到要提升自身知识素养,优化自己学习知识的方式,不断探索正确的数学学习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初高中数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张莹.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3):30-31.
[2]张凯.简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97-499.
[3]韩阳.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D].扬州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