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音乐课堂的创编教学 彭环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彭环
[导读] 创编教学能给予学生更多启发,使学生深度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从按部就班的学习状态中跳出,积极参与到创编及表演中。

会东县和文中学 彭环 615200

摘要:创编教学能给予学生更多启发,使学生深度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从按部就班的学习状态中跳出,积极参与到创编及表演中。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让课堂更活跃,因此要研究促进创编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字:初中音乐;创编教学;策略
        引言:现如今的教育趋势一定是希望孩子全面发展的,不要局限于文化成绩这一个方面,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有什么优势.如此才能够学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音乐课程看似简单,但想做到符合新型教育模式还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仅要求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学校加注重音乐类人才的培养。
        一、实施创编教学的目的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具有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即兴创编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使其在表演中抒发情感,有助于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演唱技巧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导致学生养成墨守成规的态度,音乐表演缺乏新意。创新思维是影响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优质人才的必备素质,开展即兴创编能增进师生互动,充分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在即兴创编中,教师可以用讨论、练习、欣赏等手段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创编内容有不同的思考。
        二、在创编环节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创编节奏节奏是组成歌曲的要素之一,能突出歌曲蕴涵的情感,在教学中对节奏进行创编比较常见,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创编乐趣。节奏不仅能影响歌唱效果,也能影响舞蹈表演的效果,通过创编节奏可以让学生丰富情感,学会调整个人情绪,能有效锻炼创新能力。音乐能使人享受生活之美,初中生也喜欢音乐,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各不相同,部分学生能掌握乐理,却不能把知识运用到歌唱中。通过创编节奏能使学生感受强弱规律的变化,可以从一首歌曲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节拍的了解。比如在教学《雪绒花》时,要求学生对节奏做创编,尝试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进行演唱。在创编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乐理水平参差不齐,通过书写汇总,能发现学生知识的短板,并对错误进行纠正。虽然学生在创编中存在一些细微的不足,但已经对节奏知识有所掌握,可以根据自己的创编结果进行演唱,能享受创编带来的乐趣。欣赏歌曲并体会节奏特点能丰富学生的感受,因此要在创编前充分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再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编。比如教学《茉莉花》时,首先让学生说出节奏的特点,学生能体会到这首歌曲的节奏紧密,曲调优美,歌词有很强的画面感。


当学生感受到节奏特点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旋律进行表演。选择曲目时要根据学生水平综合考虑,必须使学生了解节拍的强弱特点,在欣赏中受到启发,进而产生创新意识。总之,要提高创编效果就必须认真分析歌曲,要让学生能理解节奏的特点,进而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合理创编。
        (二)创编歌唱形式歌唱形式的改变能给学生全新的歌唱体验,让学生表现出更好的积极性,因此要结合音乐作品的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歌唱,让学生对歌唱有不同的体验。音乐课堂上,为确保教学效率通常采用教师领唱,学生合唱的形式教学,学生容易丧失主动性,学唱的热情不高。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划分声部,让学生尝试轮唱、对唱,从歌唱中体验游戏的乐趣,享受互动的快乐。音乐情景剧形式也很有特色,比如创编《阳关三叠》时,通过师生对歌曲的学习与理解,分角色进行情景创编,体会琴歌的意境以及古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创编歌曲有时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教师可以用成功的创编歌曲举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歌唱形式进行创编。在教学《唱脸谱》时,笔者让学生学习京剧中的台步知识,并做出兰花指、卧鱼等动作,还教学生模仿不同的眼神,让学生体会京剧的魅力。在后续的演唱中,要求学生一边唱一边加上自己的动作,看谁的表演最吸引人。这首歌曲京韵十足,学生在合唱时可以做出自己认为妥帖的动作,大家沉浸在朴实亲切的旋律中,彼此有眼神交流,在演唱的同时进行互动,创编的效果非常好。创编《青春舞曲》时,可以用说唱来改变歌曲的情绪,与学生年龄、流行元素紧密结合,可以较好地体现时代特点。让学生在演唱中互动,能提高每个人的演唱热情,大家可以通过眼神交流、轮唱、肢体动作感受歌曲,增加创编的趣味性,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在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时,要求学生分两组表演,一组学生歌唱,另一组表演,配合演唱做出抬头远眺、低下身倾听等动作,从而创造融洽的表演氛围,让学生从创编中深切感受到歌曲蕴涵的亲切情感,勾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联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和作用,可以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综合素质与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迎合新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和音乐素质,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一琳.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9(22):86.
[2]朱少玲.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21):168+171.
[3]陈培培.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8(2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