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博物馆公共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陈黎佳
[导读] 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也是展示曾经人类文明辉煌的地方。

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 陈黎佳  213161

摘 要: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也是展示曾经人类文明辉煌的地方.除了一部分基本的文化职能外,博物馆还扮演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角色,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无论是普及科学知识,还是传播历史文化,博物馆彰显出的教育职能是无可替代的。本文从系统建设、教育游戏应用以及馆校合作三个角度入手,深入探索信息化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职能。
关键词:信息时代;博物馆;公共教育
        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一般都是采取老师单向传授的校园模式,教育的主题也离不开考试和升学,但实际上艺术是无学科界限的,博物馆同样是一个可以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场所。信息技术不断拓展与升级,为互联网的顺利普及和实现跨国交流提供了便利。在视野被拓宽后,大众关注的重点也变得多元化,包括信息素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外加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对于博物馆公共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本黯然的艺术品都“活”起来。于是,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实现了完美融合,并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前沿的技术设备。教育形式的改变必定会带来理念的转型,信息时代的艺术教育更加赋予活力。与此同时,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信息时代的艺术教育仍面临一些问题。
        1.关于博物馆教育的系统建设的理论思考
        1.1目前博物馆面临的系统建设问题
        近几年,国家对于文化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这为博物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博物馆公共教育也逐渐由幕后转移至台前,需要接受来自大众的检阅和考验。不得不说,自信息化时代降临后,博物馆公共教育的职能被很好地发挥出来,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博物馆发展程度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博物馆发展的程度会因为地域的差距而有所差别。虽然各级政府在中央的指导之下,都开始在博物馆的升级方面做出巨大投入,但发展的脚步是会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资源限制的,于是就出现了分层博物馆。处于上层位置的博物馆往往会收到巨额投入,其发展程度会不断提升,公共教育职能也会不断强化,相反,下层次的博物馆就会逐渐走向没落。其次就是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形式种类较少,博物馆内公共教育的普遍形式是解说环节,通过解说员或者解说设备来实现公众教育。这样的单一化的教育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公共教育效果。
        1.2 如何建设完善的博物馆教育系统
        从现状分析中不难发现,财政投入成为困扰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发展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在贯彻上级思想时,要把握好方向,需要将博物馆发展当做一个大事。单纯重视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本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财政分配,尽可能增加对于博物馆发展的扶持力度。另外,分层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拨款应当偏向于需求大的一方,即低层次的博物馆,平衡各层次博物馆的发展程度.增加公共教育的途径也是相关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利用前沿的信息化手段发掘博物馆藏品的教育资源,鼓励情境管室的创建,提升公众的体验感。另一方面是灵活运用各地已有资源,譬如邀请地方专业人士参与公共教育、与当地的一些教育机构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等等。
        2.关于在博物馆中应用教育游戏的思考
        2.1博物馆应用教育游戏发展的现状
        自2008年至今,在中宣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号召下,全国各个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都纷纷免费面向大众开放.这种做法不仅满足了广大民众对于公共文化资源的同等共享权利,还为公众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资源平台。尽管如此,但该方案在推进的工程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最大化的展现公共文化资源是相关文化单位应尽的义务菏泽人,但不少游览者在游历博物馆时都感受到了博物馆内文化宣传形式不均衡,导致鱼龙混杂的情景。


而且前来参观的游客的文化程度都各不相同,单纯的解说形式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还有一部分游客就会在观光的过程中一无所获,这样无法达到博物馆进行公共教育的初衷,呈现出资源浪费的现象。即便如此,有些博物馆在还是关注到了这一问题。比如北京国家博物馆的明朝文物展览中推出了电子展示台,展示台中有一款简单的换装游戏,游戏中两个不同性别却都身着明朝服饰的卡通人物,旁边的衣物间中适合不同场合和不同身份的服饰应有尽有,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给卡通人物更换服饰,每一套服饰在更换后下部都有介绍的弹窗,用最简单通俗且有趣的方式帮助游客理解明朝文化。这样的形式一经推出就备受游客青睐,不少家长更愿意利用空闲时间带着孩子来学习中国文明。
        2.2 针对性改进建议
        首先要明确博物馆应用教育游戏的初衷,其是想通过更加创新的手段让更多的人接受公共教育。结合现状中的问题,博物馆内更应该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并按照不同的需求设计游戏形式的文化宣传。可以是引导语言形式、无限场景构建形式或者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达到游戏,让教育游戏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受益人群。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难度分层的游戏,将展示的文化定位同特殊受众群体生活方式和兴趣烈性相结合,让参观者更愿意加入游戏,资源接受文化的洗礼。教育游戏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游戏重在体验感,设计的思路要与大众习惯的方式和界面相契合。一款教育游戏的横空出世需要经过不断地调试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育游戏的真正价值。
        3.关于校馆合作方面的思考
        教育是博物馆和学校的共同责任,校馆合作模式旨在帮助这两个教育框架中的重要组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从实践角度分析可知,校馆合作的关系不能仅仅依靠其中的教育工作者来维系。在这个模式下,博物馆需要尽其所能捕捉到对学生有用的教育资源,而学校则需要将博物馆视为学习场所。若想在合作方面取得进展,进需要双方不断地沟通和交流。校方要向博物馆表达学校的共同意愿,博物馆要向校方表达其自身的发展需求。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合作过程,需要双方不断地按照共同目标和各自需求试验、评估和发展。
        维系这段可持续的合作关系,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政府的介入,政府在合作过程中充当“催化剂”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形式,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合作的学校需要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第二方面是教育部门的介入,教育部门在合作模式中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帮助协调各类资源并建立完整的校馆联系制度,必要时可以派遣专人监督,促进校方与博物馆之间的联系。第三方面是博物馆方拓宽教育形式,博物馆可以通过设立专人讲解服务,专门满足中小学生参观需求,还可以与校方联合在校园内开展流动式展览活动,让学生更加近距离感受到文化的熏陶。第四是校方创造不同的学习体验,首先校方需要在教学大纲中为博物馆的介入找好切入点,其次是向教师和学生展开咨询和调查,充分了解受众方的具体需求。接着是一线人员之间的交流,校方派遣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到博物馆内交流和学习,与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商讨,结合博物馆的优势,打造出创新的学习空间。最后校方在教学课程设计方面还要注重灵活性特点,设置博物馆学习模块,力求深度合作,各取所长。
        4.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时代为博物馆公共教育提供了更多新思路。一改传统的模式,博物馆以全新的面目步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参观博物馆时接受公共教育。这些全新的模式一方面暗示人们对公共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暗示博物馆的发展已到达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鄭霞.数字博物馆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那一沙,李娜,夏军.数字教育博物馆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  
[3]林岩.谈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教育及其相关问题[J].才智,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