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上   作者:张倩
[导读] 儿童烙画是对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对民间传统烙画艺术学习的一种传承和保护。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校   张倩   400020 
 
        儿童烙画是对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对民间传统烙画艺术学习的一种传承和保护。我在少儿烙画教学中,注重从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入手,通过分年龄有层次地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烙画知识和技能技巧。
        一、通过各方面的欣赏,培养儿童对烙画的兴趣
        (一)通过有目的的欣赏,激发学习烙画的兴趣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或语言进行传授,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烙画教学前,我们收集了一些与烙画有关的事,例如播放胡锦涛爷爷绘制烙画的视频来吸引学生关注烙画的兴趣,欣赏其他学生的烙画作品,在欢快热烈的欣赏氛围中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烙画的魅力,并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赏析经典烙画作品,激发学习烙画的兴趣
        学生通过欣赏经典烙画作品不仅多角度地学习和认识了烙画的美和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而且通过了解烙画艺术的发展概况还能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学生的烙画欣赏可以是专题欣赏,也可以是进行随堂欣赏,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烙画画展。教师引导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烙画作品中的造型与色彩,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结束后,教师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进行解释和分析。例如在欣赏孙良权工艺大师绘制的烙画《向雷锋同志学习》时,我先向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画时的第一印象和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与画面有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当学生对作品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我把有关作家的生平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对画面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学生通过欣赏,懂得了如何去读画、分析画,发现作品的震撼点,欣赏的次数多了,学生就会对烙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少儿烙画教学应遵循规律分层进行
        (一)根据年龄特点,分层设计烙画教学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较小,此阶段我们就只是对他们讲解一些烙画的知识和工具的介绍,用电烙铁进行一些简单线条的训练。选择他们感兴趣又相对简单的事物进行教学,如美丽的叶子、古老的城墙、水面的漩涡等,主要就是感知用电烙铁勾线造型的训练。而三、四年级的学生在烙画训练时除了要求大胆用线外,还应侧重于对形体的把握,要求能直接用电烙铁对物象作初步的描绘。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用电烙铁表现出物象的结构和质感,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情感体验,张扬个性。



        (二)根据学习特点,分层学习烙画内容
        1.激发兴趣,烙画训练先易后难
        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烙画时,可以采取一笔烙,随意用电烙铁画线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信心,所谓一笔烙,要求学生连续烙出一根长线条,不要断断续续,要连贯的烙,烙满整个木板,线要有力量,使用工具可以是电烙铁或打火机,这种学习让学生觉得很轻松,好玩,同时胆量和自信心都有所增强,能帮他们克服初学者的畏难情绪;在学生会烙线的基础上,尝试寻找并烙一些不同形态的线条,如: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折线、弧线、螺旋线等等,尝试把不同性质的线条进行组合,排排队。以此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选择烙画内容时,还要注意描绘的对象,要先少后多,先静后动。我们的责任就要从孩子“画画”的游戏中去启发、诱导,使儿童对烙画的兴趣和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2.克服困难,刻画内容先繁后简
        为了克服作画过于简单化,类同概念化的儿童心理弱点,在学习初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量多的用线条来刻画物象,不轻易放过所见的一切,特别是要牢牢抓住物象有特征的细部,宁繁勿简。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毅力、耐心及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是很有益的。学生有了“繁”的基础,再学习精简,可以使烙的内容简练而不简单。
        3.着手构图,内容安排先整体后局部
        用电烙铁构图时,要注意烙画的顺序,一般应从整体入手,从大的整体形状烙到小的局部,从外面画到里面。就像写作文,要先列个提纲,然后再分段详细地描述,等有了一定造型基础后,烙画的顺序可灵活调整。
        三、创设环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提供宽松环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新的行为,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地方,他们的创新思维受到压抑甚至是扼杀,他们不敢怀疑、不敢想象、不敢创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就很难进发出来。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二)设置富有创意的命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每一次的烙画教学中,我都围绕着每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例如,教师先在黑板上提供了一颗小树的形象,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编一则有趣或离奇的小故事,游戏规则是不得出现重复现象。如果学生一时不知如何讲起,教师可即兴编一则,试想教师绘声绘色的故事无疑是打开学生想象闸门的金钥匙,随后“联想洪水”便势不可挡了。因此,这棵小树便有了不同的主人,不同的装饰,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环境,与它产生联系的不同的事物……变化简直是没完没了。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打开了创新之门。
        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只有通过启发引导,唤醒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让他们大胆地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自己的内心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让孩子们想自己所想的,说自己所说的,画自己所画的。真可谓,小小电烙笔,绘出多彩大世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