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教育的行与思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彭学华
[导读] 学前期是儿童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幼儿园教育在人学习和发展的生命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四川省雅安市实验幼儿园  彭学华  625000

摘要:学前期是儿童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幼儿园教育在人学习和发展的生命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在幼儿园里接受教育,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而且要帮助幼儿获得生活、学习以及做人的基本态度和技能,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生活教育的行与思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生活教育;幼儿一日生活
        引言:众所周知,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和智力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幼儿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和幼儿熟悉的生活紧密相关.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多情况下只是按部就班地向幼儿传授相关教学内容,脱离了幼儿的实际,不注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育,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生活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生活教育的内涵
        现代儿童教育观强调“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要珍视儿童生活的独特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最好的教育是无痕的。”,幼儿教育要注重在生活、游戏中渗透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儿童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由于3至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对于幼儿来讲,除了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基本的生活、学习所需要的习惯、品质,如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等没办法依靠集体的学习活动来完成,需要在长期的生活中培养。
        二、生活教育理念的运用
       (一)选材贴近幼儿生活,教育内容与生活结合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1]。学前儿童的年龄普遍为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比较具象,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尚有困难,因此活动的内容需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实际的情感经历引入其中,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在某次大班社会活动《游戏规则》中有一项目标:理解规则的含义,知道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对孩子来说主要包含学习和游戏规则,为了在一开始就吸引孩子的注意,活动以一段游戏视频导入,视频记录了孩子们玩游戏时发生的一些行为,看完视频后教师询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用具体、客观的方式呈现,而非纸上谈兵,正是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事件,从幼儿的生活游戏经验中提炼出游戏规则,使幼儿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更加明了,规则意识就像种子一样埋在孩子的心里,好习惯的养成也从这里开始。
        (二)创设富有生活趣味的环境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富有生活趣味的环境是回归自然、充满趣味和教育元素的环境。理想中的幼儿园应该有一块没有被塑胶和水泥覆盖的场地,上面有树、有花、有草,还有新鲜的泥土……孩子们能够在这里欣赏花开花落、追逐上下翻飞的蝴蝶、观察移动中的昆虫,尽情地打滚、奔跑、玩过家家的游戏……它不仅是幼儿生活和游戏的场所,也是课程生发、实施的物质基础。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和表征、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本身就是很适宜的科学探究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能够以更加放松、愉悦的姿态投入到活动中,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互动表达、交往合作等综合性的活动,开展更加有效的深度学习。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不断地超越自我,获得丰富、自主的学习体验。户外环境的打造,除了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开辟了小菜园、小池塘、饲养区、大型沙水池等富有生活、自然气息的场所,还充分利用花坛里多余的场地打造出迷你种植区,鼓励各班进行自主种植和管理。户外环境中处处有树、有花、有草。户外场地种植的高大乔木夏季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遮阳的场地,而且有利于幼儿探索自然环境中的材料。
        (三)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生活教育的理念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石。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离不开家长朋友的理解与支持。幼儿园教师要与家长联合起来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生活教育的理念。在“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开展“感恩母亲”的活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另外,通过组织亲子游戏,如共同制作玩具、采摘水果、收集废旧材料等,深化家长的生活教育理念。例如,改掉幼儿身上的坏毛病。家庭是学校外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家长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模仿力比较强,加上年龄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家长的各种行为习惯都会影响幼儿,引起幼儿的模仿。
        结束语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选材和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角度出发去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教师需要提供哪些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教师应十分注重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社会经验和情绪,重视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实践,注重领域的联系,把握生活教育的潜移默化,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清洁.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J].新智慧,2019(34):111.
[2]陈莉.论幼儿园中的生活教育[J].家长,2019(32):130-131.
[3]闵茜.生活教育视野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