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蒙台梭利教学主题活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沈陆红
[导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以蒙台梭利为主题的教育机构遍布各地。

新疆石河子市智乐果爱之幼儿园  沈陆红   832000

摘要: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以蒙台梭利为主题的教育机构遍布各地。蒙台梭利教育是以儿童观为价值核心,蒙台梭利可以促使儿童进行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能够挖掘儿童的潜意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都是以主题活动为教育主导。不过近几年来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存在了很多问题,大多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因此缺少趣味性,大多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感到乏味,以致于导致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融入进去,并且不能带给孩子们一种快乐且自由的体验感。所以蒙台梭利倡导要以儿童观为主导核心,要时刻尊重儿童内心的想法,为孩子提供一种自主,独立,自创的发挥空间。
关键词:蒙台梭利;儿童观;幼儿园;主题活动;尊重;自由
        引言:蒙台梭利儿童观是遵守儿童敏感期,并且激发儿童潜能,使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孩子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蒙台梭利初级教学法适用于年龄段为3-6岁的儿童。
        一、蒙台梭利以“儿童”为中心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一个对自己完全有责任感完全值得信任的人,他的所有感觉和意识都来源于自己。在他的内心里希望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是平等的,在班级里没有老师只有朋友。平日里只有提醒没有训斥。所以蒙台梭利做到了这一点,它的课程不仅丰富,而且在课堂里人人平等,幼儿在进行自主操作的时候老师绝不会进行打扰,即使幼儿操作的不正确老师也不会马上上前阻止打乱他的思路,但是并不是说老师不会去纠正,而是要等孩子展示完自己的想法之后老师在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做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方法也充分的让孩子得到了自信。
        (一)儿童发展具有“胚胎期”
        在蒙台梭利看来,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生理胚胎还有一个是心理胚胎期。人与动物的生理胚胎期是一样的,刚开始什么都没有,后来慢慢的由一个细胞分裂成许多细胞,而后形成了各种器官,生长发育直至瓜熟蒂落,而心理胚胎期则不然,动物并不具备。心理胚胎期的刚开始就是所谓人类的新生儿期。但是它和儿童在母腹中或是在成人的心理活动中还不太一样。它的概念就是儿童开始一无所有,慢慢经过吸收外界的各种刺激,逐渐形成了许多感受点和心理所需要的器官之后产生了心理。正如作为生理胚胎的儿童需求,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尽可能的排除任何不利的因素,给予孩子一个适应儿童力量的桌椅,工作毯,工作垫以及适合孩子当下年龄段的教具和一个不断观察并且给予孩子建议的指导老师。
        (二)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蒙台梭利通过证实和研究,她把儿童必然经历的敏感期分为九种。感官敏感期:这个时期是0-6岁。动作敏感期:这个时期是0-6岁,它主要包括身体运动和手的动作。语言敏感期:这个时期集中在0-6岁,在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应该多和孩子交流 ,给孩子讲故事,激发孩子的潜能。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在1.5-4岁之间,孩子在观察的同时我们不应该打断孩子的思路。秩序敏感期:这个时期在2-4岁,一般这个时期孩子对一些物品的摆放顺序有自己的要求。社会规范敏感期:这个时期在2.5-6岁之间,孩子开始逐渐喜欢交朋友。书写敏感期:3.5-4.5之间,这个阶段孩子喜欢在纸上画画,写东西,这个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肯定和自信。阅读敏感期:这个阶段在44.5-5.5之间,这个时期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阅读氛围的学习环境,书的样式要新颖。这样孩子就会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文化敏感期:这个时期通常在6-9岁体现出来,孩子逐渐会对探索事物产生了 兴趣和强烈的愿望。父母这个时候的作用就是给孩子提供丰富大量的文化信息,孩子就会很快的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儿童发展具有吸收性心理
        在蒙台梭利理论中强调儿童具有吸收性心理,这一心理指的是幼儿的内心如同海绵一样,具有自然吸收和创造性的功能,这也是在幼儿阶段一种独有的特征, 也正是承认所缺少的。幼儿正处于发展初期,其对于知识、品质等多方面能力的吸收都很有天赋。幼儿虽然缺乏经验,但是却能不断从环境中吸收不一样的知识。比如说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幼儿在没有任何人教过他的情况下,就能够叫出班里幼儿的名字,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会从班里一些衣柜、餐具、毛巾架上观察并记住其他人的名字。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有时候要比强制化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蒙台梭利的课程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蒙台梭利把上课定义为工作。因为孩子和成年人没有区别,如果没有工作心里会没有安全感,因此让孩子以工作的方式去上课,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搭建,自我肯定,来享受整个工作的过程。
        (一)蒙台梭利的课程种类
         蒙台梭利的课程种类分为5大区域:日常生活区、感官区、数学区、科学文化区、语言区。
日常生活区: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组织能力从而增强对身体的控制能力。相对应的工作例如有,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照顾自己,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感官区:培养幼儿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官能力。例如,长棒,听觉筒,嗅觉瓶等等。
        数学区:培养幼儿对数字的理解。比如我们在没有接触蒙台梭利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1+1=2?只是靠死记硬背来强加记忆,但是我们接触之后,就可以用数学区的教具串珠来一一列举出来,让幼儿一目了然。
        科学文化区:增长幼儿的见识,为幼儿开阔眼界,从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以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例如,动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文知识与自然和谐共存。
        语言区: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让幼儿为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蒙台梭利的课程流程
        一般正规的蒙氏幼儿园都会在上午的第一节课来上蒙氏课,不会把课放在下午去上,因为早上的注意力最专注。上课的流程通常是走线、唱名字、点数、线上分享、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组教学并且展示新工作、幼儿自由操作。以上就是蒙台梭利上课的大概流程。
        结语:总之,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的开展以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为中心提供了指导思想,如果让幼儿对主题活动更加感兴趣,我们就要将蒙台梭利教育继续发扬下去,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
[1]余春莹.蒙台梭利教育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小说月刊, 2018, 000(010):P.194-195.
[2]郑园园.基于S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特点研究[D].  2019.
[3]范志蓉.浅谈幼儿园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J].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5):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