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龚丽霞
[导读]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实验中学   龚丽霞  442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 道德与法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不易服从管教。因此,教师要从日常教学的小事入手,逐渐让其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提升道德品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资源
        具体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存在内容过多的现象,且有大量道德与法治重难点内容。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节省课时,会省略一些不是考试重点的内容,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知识点。这就会导致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德育知识并不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首先,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且全方面地解读教材,无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对初中生品质有益的内容,都要做出正确判断,保证初中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获得道德方面的提升。其次,很多传统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都较老旧,与当今社会关系不大。这就会影响到初中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当今社会背景,有效地调整授课内容,提升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引导他们通过社会实践充分理解德育知识,如到社区打扫卫生或参加社区活动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初中生将更深刻地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讲解有关“资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快递行业,引导他们观察资源的流转,还能让他们了解到快递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在快递配送较慢时,能理解并体谅快递员。
        二、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显著的个性差异,容易受到误导。如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他们就很有可能走上歧途。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加工。比如,针对家庭结构并不完整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上或课下增加与这类学生的互动频率,有效转移初中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身处校园的温暖与教师对自己的帮助、鼓励;针对班级内较调皮的学生,教师应在课上讲解各类校园犯罪事实,让他们了解初中生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帮助他们学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与同学和谐相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便纠正与表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例如,在教学“价值观”这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的时候,对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从贫困群体的实际生活状态入手,帮助这类学生纠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播放《我心永恒》这首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评价泰坦尼克号沉没过程中人们的表现。


这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能有效增强初中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高效渗透。
        三、注重生态体验,实现自我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目前较常用的情境教学手段,具体地强化初中生的教育体验,在此基础上,凸显初中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更高效地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积极构建有关生态文明的立德树人教学情境,帮助他们从自身实际体验出发,深入理解课上所学的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而培养更坚定的生态保护理念与道德品质,逐渐在实践体验中实现生态行为的内化,提升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初中生参加有关“亲近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眼目睹城市里的汽车尾气等污染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有效增强初中生的生态体验,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生态文明教育,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与法治学习习惯,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四、明确主题,做好课堂规划
        确立一个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是现阶段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有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阶段的含金量.另外,教师还应当从宏观上注意做好针对一个具体课程的教学流程的规划,为课堂教学稳定有效地推进提供保障.例如,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新天地”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着一部分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且具有便利的实践条件的特点,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乐趣和意义的探索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的课堂环境,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一个学习探索的实践课堂,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课程内容中的内涵和学习乐趣,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五、利用教学工具,体现教学艺术
        从现阶段的教学实际出发,可知本文探讨的教学工具,主要就是指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网络平台或系统.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营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而网络资源的应用,则主要是为了从网络平台上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教学创新思路与方法的启发,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虞晓波.新课改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5(1).
[2]王红山.教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进行高效授课[J].初中教育,20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