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孙其锐
[导读] 从高中课程体系构成来看,历史课程属于一门高考科目,需要学生对其形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

云南省开远市开远一中 孙其锐 661600

摘要:从高中课程体系构成来看,历史课程属于一门高考科目,需要学生对其形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长期以来,历史课程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教师对理论知识予以讲解,然后学生展开背诵记忆,这一过程并未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关注。基于此,以下对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
        引言:“3+1+X”的新高考模式,要求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归属感、认同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实践效能与现实意义。
        一、加强重视优化设计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教学设计为先导。也就是通过教学设计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上依照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将其融入设计当中,这样在课堂上依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执行教学,才能对学生实现有效培养。具体来说,教学设计渗透家国情怀,需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家国情怀。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内容拓展不足的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从课本内容出发,立足家国情怀,从课外引入相关的素材。比如,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就可以从当前现实生活出发,引入“新四大发明”,从高铁、移动支付、网络购物、共享出行这些方面出发,拓展相应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从中引申出国家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点燃学生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对教学流程予以优化,在传统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践性环节,针对家庭、国家等主题展开讨论,深化学生对家庭和国家的认识,推动其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发展。
        二、课堂教学要多样化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课堂学习主体归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教学时,历史教师要做到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如运用影像史料、多媒体教学等,通过感官刺激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还有小组合作、课堂实践活动等教学方式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家国情怀教育。图像史料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是历史瞬间的再现,它比影视资料更具真实效果,能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当时的社会和人文环境,对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深化教学内容。如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和黑白影像资料,被一些国外媒体保留下来了。


教师可以搜集相关原始照片和复原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当时国民吸食鸦片的情景等,感受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和鸦片泛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深化学生对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理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现代史更是留下了较多的影视和图片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视资料可以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体验。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要情感饱满,增强学生的感知,促使学生对国家富强的意义有更深的体会。
        三、开展多元课内外活动,在历史活动中融入人物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育理应是全方位、多角度,多方法的,不仅要立足理论课,更要关注实践活动课。也就是说,学生家国情怀的萌生需要教师开展多元的课内外活动,借助课内外活动搭建平台,让家国情怀尽显魅力.对于高中生而言,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远比一些理论课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体验到重要人物身上不可缺失的家国情怀。在具体的历史课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首先是课内活动。其一,对历史人物主要言论、经典语句的赏析活动,从赏析活动中洞察家国情怀。如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千古流传,每一字都饱含热血、溢满真挚,家国情怀立现。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赏析,给出自己的评价与解释。其二,影片赏析活动。如可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电影片段,来感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伟岸灵魂。其次是课外活动。历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十分繁杂多元,为了让家国情怀真正走进每一位学生心间,让学生备受滋润,继而对家、对友、对亲有更为深刻的爱,教师可开展演讲活动、朗诵活动、辩论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更接近人物灵魂深处,挖掘深埋的家国情感。例如,历史教师可举办“评析康熙皇帝”探讨活动,让学生借助多种渠道收集和康熙有关的资料,如在历史上有着深刻影响的“削三藩,收台湾”“三征葛尔丹”等,仔细筛选资料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展开辩论,不仅要讨论康熙皇帝的功绩,还要站在反面分析康熙皇帝过失,深刻理解经典历史人物康熙皇帝以及对中国发展的贡献。
        结束语
        高中历史学科中,有众多体现家国情怀的历史史实和事件,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知识点的讲授,也要将家国情怀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中。还要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以及通过身边实际事物展现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腾达.历史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施文亮.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策略[J].天津教育,2019(18):84-85.
[3]高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