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刘宝军 胡霞
[导读] 仪器分析是贵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刘宝军  胡霞  550025

摘要:仪器分析是贵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根据环境类专业的仪器分析课程培养目标,将“雨课堂”融入其中,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仪器分析;雨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究
        1.问题的提出
        “仪器分析”作为环境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因此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抽象、乏味、难以掌握和运用[1]。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以教师口述为主,学生学习过程主要是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较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教学目标考核以期末考试和课程论文为主,注重学习的考核结果而忽略过程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不良现象的产生。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评价制度,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本文主要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探索,并提出有效建议。
        2“雨课堂”在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雨课堂(Rain Classroom)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研发推出的网络教学工具[2],使老师和学生紧密联系,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输数量与质量,在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过程都给师生提供全新的体验,推动教学改革。
        2.1课前预习+“雨课堂”
        仪器分析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难掌握性,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再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回应,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授课之前将预习内容及资料(PPT和MOOC视频等)通过手机或电脑上传到“雨课堂”,并且可以设置在线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雨课堂平台,学生可在线向老师反映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搭建了师生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2.2课上教学+“雨课堂”
        在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点名答到的方式判断学生的出勤率,知识点的讲解主要以灌输为主,师生互动率低,学生被动学习,成为PPT的“抄写机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学生可通过“雨课堂”移动终端直接签到。课程讲授过程中,老师可发起在线判断、选择提问,学生通过“不懂”按钮向老师反馈不理解的知识点,可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有利于老师分配知识点讲解时间。同时老师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视频讲解、图片说明等),使理论知识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2.3课后评价+“雨课堂”
        每章节课程结束后,会出现学生随即将该章节的知识点抛在脑后的情况,为了达到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价是必要的。


授课结束后,老师可直接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后作业,在平台上进行作业提交和批阅,避免了传统收作业的繁琐过程,并可针对每个同学的疑惑及时给出评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了随处可学、可交流的效果。此外,学生可收藏老师发布的教学资料,如PPT,不用担心记录笔记而错过知识点的讲解,而且便于课后随时浏览复习。
        3.“雨课堂”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实验准备+“雨课堂”
        与理论课程教学相似,老师通过“雨课堂”向同学推送实验原理、仪器的操作方法、仪器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实验仪器的准备、试剂的配制方法等重要信息,在平台上设置重要知识点的相关问题,考察学生预习情况并重点讲解复杂晦涩的知识点。老师指导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需要的仪器和试剂,并再次强调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3.2实验过程+“雨课堂”
        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口述实验目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3],且评价方式也以实验报告为准,导致学生不注重实验预习和操作过程,通过“雨课堂”的实验预习和老师的再次讲解演练,学生将能更好的完成实验。
        3.3实验评价+“雨课堂”
        实验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实验评价也应综合化,学生不仅要完成实验报告,还要对产生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如仪器运行条件选择、气相色谱中拖尾的原因等。将“雨课堂”融入仪器分析实验,可实现实验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扭转结果型评价的现状。
        4.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考核方式都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为结果型评价方法[4]。“雨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个性化报表,帮助老师使各种考核目标实现量化.其中预习环节考核(10%).课堂随机测试与交流(15%)、课后练习及实际应用(20%)、考勤(5%),占总成绩的比重的50%,剩余50%为期末综合考试成绩。结合实验部分,在课后练习和实际应用部分增加相应题目考核,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考试内容除了常见的选择、论述题型外,适当增加实际应用题的考核,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使用较多的仪器,考核内容包括原理、构造特点及适用范围,并考核不同情况下学生合理选择仪器的能力,如对水体中有机磷、氯农药的含量进行检测时,所用仪器和检测器的选择。综合应用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结语
        近年来,“雨课堂”在各个高校被广泛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如下优势: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预习效果的提升减少了实验操作的失误,对理论和实验的学习都更加透彻,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基于“雨课堂”的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河山,黎晓霞,易芬云.环境工程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0,37(04):118-119.
[2]鲁楠,关久念,秦伟超,等.将“雨课堂”融入环境监测实验教学[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5):130-131.
[3]张志强.《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04):71-72.
[4]丁园.环境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江西化工,2017(04):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