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地区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果巩固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何群英
[导读] 本文通过对邵阳地区贫困村脱贫战果的分析,探索脱贫长效机制。

湖南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何群英  422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邵阳地区贫困村脱贫战果的分析,探索脱贫长效机制。
【关键词】 邵阳地区    脱贫  巩固    机制研究
        扶贫开发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针对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邵阳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邵阳地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购买、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截至目前,已动员社会力量采购扶贫产品13.87亿元,带动31.75万户贫困户增收。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南省消费扶贫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邵阳市扶贫产品销售金额连续6个月居全省首位。特别是邵阳市残疾人脱贫攻坚方面的创新举措及主要成效。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等12家中央媒体的记者深入6个县市及邵阳经开区进行了采访,采取通讯、视频、图片新闻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报道。同时,对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文密进行了专访。龚文密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降低因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的疾病发生率,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大力改善交通环境,降低因车祸等意外事故导致的残疾发生率,防止因残致贫、因残返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特别是贫困具有多维性、动态性和成因复杂性等特征,一步脱贫易,稳定脱贫难。防止返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必须巩固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成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手:
        首先:构建返贫的长效机制。脱贫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对于劳动能力相对欠缺的扶贫对象,很可能因病因灾或产业发展出现问题而返贫。为此,要建立防止返贫的机制,确保可持续脱贫。一是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提高扶贫对象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重大疾病筛查、预防和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工作,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二是加强贫困地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针对扶贫对象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其抵御各类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扶贫产业项目实施监管机制,强化农业保险等产业风险防控机制。四是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予以帮扶。
        其次:构建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的长远之计,其关键在于形成特色、着眼长远、坚持市场导向。


立足本地优势,开发扶贫产品,邵阳市鼓励各地立足传统农业优势,集中力量开展特色“扶贫品牌”创建,提高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辨识度。新宁县是脐橙种植适宜区,发展“百里脐橙连崀山”的扶贫产业。使“崀山脐橙”品牌迅速崛起,畅销国内各大城市。洞口县“雪峰蜜橘”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全县种植面积18万亩,种植农户7.8万户,有“中国雪峰蜜橘之乡”的美誉。成为洞口“网红”产品。隆回金银花、新邵富硒产品、邵阳县油茶、绥宁有机茶油等等,使邵阳市特色扶贫产品异彩纷呈线上线下发力,拓宽销售渠道。
        第三:构建内生脱贫的长效机制。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扶志”是要做好对贫困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改进帮扶方式,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政策和机制,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扶智”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要建立夯实根基、提升能力、拓宽通道、拓展空间、集聚力量的一体化教育扶贫机制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升扶贫对象的受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能力,实现稳定脱贫。
        第四:完善社会协同扶贫机制。农村相对贫困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作用,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协同联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要继续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促进东部地区各类要素更多向西部贫困地区流动,汇聚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形成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到中西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生产和加工领域,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参与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技术、资源等方面优势,大力支持非公企业、返乡创业者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在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夺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坚决不能盲目乐观、松劲懈怠,一定要坚持多措并举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返贫,要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参考文献】
1、精准扶贫思想的浙江实践——武义下山脱贫为例
2、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调查
3、赤峰市产业扶贫模式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工作
4、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5、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省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题议政建言撷要
基金项目:邵阳市社科联课题“邵阳地区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果巩固机制研究(编号2020-5-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