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复调女强人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黄童童
[导读]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的艺术瑰宝,塑造了很多鲜活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广西大化县高级中学 黄童童 530800

【摘 要】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的艺术瑰宝,塑造了很多鲜活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的王熙凤便是其中一员,她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超凡的管理能力,成为贾府实际的掌舵者。本文从《红楼梦》的章节入手,分析王熙凤性格的复调性和矛盾性,进一步从其外貌、语言、性格等方面多层次挖掘,以期通过人物赏析理解《红楼梦》的时代意义,力求展示一个更为精彩传神的人物世界。
【关键词】  王熙凤;形象;独特性;巧妙性;复杂性;
        一、王熙凤其人
        红楼一部,看尽人生百态:不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有宝黛在封建制度下的悲剧爱情,以及立体丰富的人物。书中主要人物四百多个,各具特色,其中对女子的描写占了主体。“金陵十二钗”中有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这位“凡鸟”便是排名第九的王熙凤。她是贾府的支柱顶梁,也是贯穿《红楼梦》情节中的重要人物。曹雪芹对她的描写可谓浓墨重彩,在卷首总评“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便是王熙凤(下文简称“凤姐”)的写照。毛泽东对她也有着高度评价,认为她是当内务部长的材料。美学开拓者王朝闻更是为王熙凤专门著书立作,可见其“凤辣子”的魅力。她是红楼百人团中的佼佼者,更是“精雕细琢”的明珠。而这些都离不开其独特的形象和复杂的性格。
        二、王熙凤衣着外貌的独特性
        (一)衣服别致
        凤姐的第一次露脸是在“林黛玉进贾府”一章中,借冷子兴之口述凤姐之能事,有黛玉所见时的描述: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们不同: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是对王熙凤衣着的直接描写。“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封建时代,级观念十分严格,着同样讲究,一般普通家庭没有办法随意穿金戴银,更不敢随意使用代表皇室的龙凤图案,而凤姐却把五凤珠钗戴于头上,这得益于她出身的豪门大家,也凸显出王氏家族的地位。祖辈是负责对外贸易和外交的,可以说是掌管“肥差”,不然怎会有“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之说?凤姐身上的洋绉裙明显是外邦进贡之物,不仅如此,凤姐在衣着配色上艳丽,配饰珠光宝气,都极尽奢侈张扬之风,这于当时社会提倡的朴实简洁、淡雅得体不符。犹如落入凡尘的“凤凰”,哪怕处于末世,也与周遭格格不入。也将一个豪门贵族的管事奶奶特立独行展现出来。
        但在见尤二姐时却迥然不同:“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一改初见黛玉时的花哨华丽,改着素白,而白色给人干净、素雅、温婉之感,兼具守孝之悲。这守孝之悲与尤二姐进贾府之喜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冲突,一白一红,一喜一悲,深藏凤姐的杀机。白到极致就是黑。三月初露的粉桃,九月淡雅的菊花,看似美丽俏佳人,实则一味慢性毒药,一开始便给尤二姐施压,暗示尤二姐与贾琏的私通理法不容,也用白色暗示尤二姐未来命运。
        (二)相貌别样
        衣着已见凤姐形象之独特,相貌更见其深刻非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凤姐无疑是漂亮的,虽不是弱柳扶风,也算得上身段婀娜,特别是那双魅惑的三角丹凤眼,组合柳叶吊稍眉,颠覆了传统妇女形象上固有的品貌端庄、温婉贤惠的特点。眼神犀利,绵里藏针,有着让人有无法接近的威慑力。凤姐美则美矣,却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三、王熙凤言语的巧妙性
        凤姐在红楼梦里的语言也很是生动,她之所以可以能把贾府的大权掌握在手中,不单是背后家族的显赫和自身能力的非凡,还靠她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巧嘴。在语言表达上,可以说凤姐能做到滴水不漏,左右逢源。
在黛玉初进贾府时,未见其人,却先闻其声。当着贾母的面夸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虽然表面夸的是黛玉,实则是说给老祖宗听。这样一说,贾母听着开心,而黛玉面对凤姐的夸奖自然内心也是喜悦的。特别是黛玉一个外孙女能有着嫡亲孙女才有的气派,在场的有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正是贾母的嫡孙女,间接的夸奖了她们。而三姐妹的母亲王夫人、邢夫人、尤氏也都在场,也从一定程度上对她们教女有方的赞扬,可谓一石四鸟。五十个字巧妙的组合,能让周围的人听着舒服,凤姐的说话功力和表达能力可见一斑。说话的巧妙让她在人际沟通上更为得心应手,在错综复杂和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坐稳了当家奶奶的椅子。
        在四十七回中,公公贾赦想纳贾母身边的鸳鸯为妾,贾母很是不高兴,怪罪于王夫人,后发现冤枉王夫人后,母把锅往凤姐身上推。凤姐既要缓解这种尴尬的局面,又不能让贾母不高兴,便有了“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看似在说贾母的不是,似贬实褒,短短一句话哄得了贾母,夸上了鸳鸯,又解了邢夫人贾赦的围,缓和了气氛。
        当贾母欲将鸳鸯纳给贾琏时,她将自己和平儿比作“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用一种自谦的方式,放低身段。一方面贾母听着有趣,另一方面凤姐通过这样方式拒绝贾母给贾琏纳妾,场面话说得漂亮而巧妙。正因为说话巧妙,同时会揣摩贾母心理,投其所好,可以说王熙凤在贾府中找到了强有力的保护伞,让她在贾府的行事中可以更大胆、更无所忌惮。这就是凤姐在语言上的驾驭能力。
        凤姐的巧语还极具杀伤力,有时候似连珠炮弹,桶子里倒豆子。六十八回中有:
        “你痰迷了心,脂油蒙了窍,国孝、 家孝,两重在身,就把个人送来了……
        天打雷劈、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 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成日家调三窝四,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
        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不就是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自古说‘妻贤夫祸少’、‘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敢闹出这些事来! 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 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



        “天打雷劈、五马分尸”、“灭良心的种子!”、“嘴里塞茄子”这些话从凤姐口中而来,哪怕是口吐芬芳,却直观而有趣。在撒泼中既表达了自己失望、嫉妒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感情宣泄,又从家国伦理这一点上让尤氏和贾蓉有口难言,无法反驳,让人无法招架。
        凤姐说话时而诙谐幽默,时而搞笑逗乐,时而俗语修辞信口拈来。正因为如此才让凤姐少了大家族女子的知书达理,矜持内敛,而更多的沾染了市侩之气,更贴近生活,读者从她的语言中可细细品味着这间大院的人情冷暖。
        四、王熙凤性格的复杂性
        评价一个人,不能光看表面,还需看到其不一样的内在。性格便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这也使得凤姐形象得以更为鲜明、真实而独特。评家野鹤在《读红楼札记》中曾说:“吾读《红楼梦》,第一爱看凤姐儿。人畏其险,赏其辣;人畏其荡,我赏其骚。读之开拓无限心胸,增长无数阅历。”
        (一)为鬼为蜮
        凤姐被人诟病,多在于其心机重,毒辣,枉顾他人性命。弄权铁槛寺这一段中,为了三千两银子拆散有情人,致使张金哥二人殉情而死;又因贾瑞不规距,设计陷阱,贾瑞命丧于她的相思局中;家中的丫鬟小子都不好过,克扣银子,让丫鬟在烈日下跪瓦块,用簪子扎划丫鬟的脸。凤姐的狠毒可见一斑。而这些桩桩件件,都不如在《红楼梦》六十八回中对付尤二姐的狠辣。“王熙凤就是一个笑得很甜蜜的奸诈的女性” 贾琏偷娶尤二姐,后有凤姐大闹宁国府。 搅得宁国府鸡犬不宁。而凤姐先演一场“耍赖撒泼”,后转一副和颜悦色面容赔礼又道歉,与尤氏推心置腹,“年轻不知事的人,不知方才怎样得罪了嫂子”。这张弛有分寸的表演,让尤氏、贾蓉有口难言,招架不住。而凤姐通过把事情闹大,目的是把尤二姐接入府中,凤姐真正开始了她的借刀杀人计划:教唆张华状告尤二姐一妻侍二夫。暗示秋桐旁敲侧击,让下人欺辱诋毁诽谤,并在吃穿用度上克扣,买通庸医流掉尤二姐的孩子.心理的打击和身体的摧残下,尤二姐吞金自杀,痛苦死去。而凤姐表面上不仅赢得了贤惠懂事之名,又默默的铲除了情敌,手段不可谓不毒辣。用兴儿评价凤姐再合适不过“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二)精明能干
        虽凤姐心狠手辣,但不能否认的是,凤姐这位当家奶奶打点荣国府确实是井井有条,林黛玉进贾府时,王夫人虽只是随口一提“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王熙凤便答“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但凤姐这未雨绸缪,滴水不漏的做事,不可不谓之精明。在秦可卿去世时,凤姐负责协理宁国府一个月。一到宁国府,随即在管事婆子丫鬟面前树立了威信:“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立即提出了宁国府五大弊病,每一条都动中肯綮,将下人仆役快速安排的妥当,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在其位,把其中的奖惩措施说得清楚明白,细化监工“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个别婆子贪睡迟到,她“杀鸡儆猴”,重打婆子二十大板,罚去银米,给府中众人来了个下马威。并且在施威时不忘安抚大伙,恩威并施让宁国府众人更听从她的号令。
        “善于逢迎,玩弄权术,满脑子的权势欲。是王熙凤与身边多数女子的最大区别。” 王熙凤是封建家族中少有的拥有较高实权的女性,这位末世的“凡鸟”能让贾母欣赏,王夫人放心,在封建大家族这种复杂的人际之中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管理荣国府百号人实数不易,这些得益于她的精明能干的本事。她的管理才能有目共睹,对权术手段的运用也让很多男子自愧不如。秦可卿也曾说过:“婶婶,你是个脂粉堆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三)济弱扶倾
        “王国维的悲剧观认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因为地位与关系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成了不同的生活与行事逻辑,造成了彼此的互不相容。” 一个人物的性格若要立体饱满,不可能仅仅寥寥几句就能分析透彻,人物的性格必然是复杂而多变的。王熙凤虽在一些事上心狠手辣,但却也不乏心存善念,这也是王熙凤性格的矛盾点。“扶倾”体现在她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上,一方面她虽不太看得起这个来自农村远房的小老太太,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曾捉弄于她。而另一方面,凤姐在职权范围内愿意救济刘姥姥,给予她银子衣物,甚至让刘姥姥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字,并在刘姥姥回家时为她打点一二。刘姥姥知恩图报,这也为后来平儿和巧姐能躲过劫难而种下的善根。
        凤姐的济弱表现在她对待邢夫人侄女邢岫烟上。邢夫人对这个侄女是真心不疼爱,甚至有些苛刻,将侄女直接丢给了凤姐安排。而王熙凤却真正关心着这个家道中落、小门小户的姑娘,“凤姐儿亦照迎春的分例送一分与岫烟,凤姐儿冷眼敁敠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凤姐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她”
        担心她被下人怠慢,王熙凤让她像贾府其他的姑娘领每月月钱,特地为她安排住处,不亏待她.岫烟衣服单薄,默认平儿拿自己的上好大衣送于她。这与凤姐做的其他事相比,对待岫烟真算得上善良了。
        她对待秦可卿这个闺蜜也是真心实意的。在秦可卿深陷丑闻、德行有亏时,却只有凤姐愿意在她病重最需要安慰的时候靠近她,开解她。这种精神上的雪中送炭,也是凤姐的善。诚然,凤姐的善还体现在对待家中迎、探、惜几个姐妹上,她都会尽量满足她们的物质需求,支持她们的想法。她还是在统治阶层上唯一的宝黛爱情支持者,情他们,给他们创造机会,可惜凤姐的支持力量在门当户对的观念下显得太过渺小。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些是王熙凤心中最柔软的一片区域,凤姐在宝黛身上,看到了人性中最为真挚而美好的感情,看到的是黑暗社会下的反抗精神,是她心之所向,求个不得的,既然不曾拥有,那便是守护。这些,恰恰构成了凤姐心中的善与真。
        总而言之,凤姐就是这样一个复调的人,曹雪芹在红楼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封建时代下独立、个性、多面的女性形象。“用自由开放的心态从人性的角度或艺术审美的角度去分析,王熙凤是一个深入揭露人性缺陷与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的艺术典型,是十分完整且完美的。”这也是为什么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了。她身上所展示出来的矛盾、复杂、闪光点,是对那个时代的影射.也正因为有了像凤姐这样的人物,清晰的将一个社会大背景真实的摆在读者面前,让我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著.《红楼梦》[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6.
[2]董志新编著.《何其芳论红楼梦》[M]. 沈阳:白山出版社,2009.
[3]熊绍高.《试论王熙凤艺术形象》[J].零陵学院学报,2004.
[4]刘丽红.《王熙凤形象阐释史研究》[D].福建:集美大学,2013:19.
[5]李姝娴.《王熙凤形象论析》[J].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2017.
[6]余 跃.《红楼梦》中王熙凤形象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
[7]王 莹. 《红楼粉黛 闺阁精英——王熙凤形象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8]张海涛,陈恒新. 《王熙凤形象探析及其典型意义》[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9]王朝闻著.《论凤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