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孙伟
[导读] 相较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履历更加空白,学习意识更加薄弱。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大石岭乡总校 孙伟 O66504

摘要:相较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履历更加空白,学习意识更加薄弱。因此,培养起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意识是小学教师的职责与任务之一。教师在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时要抱有足够的耐心,要给予学生适当程度的鼓励,给予自己的学生足够的信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指小学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语文课程教学时,将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目的来安排课程的一种教学策略。自学的学习习惯形成之后,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讨论,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督促学生课前预习
        对于大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法大多数都是在课堂开始之后才第一次翻开书,对教师的讲授亦步亦趋。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弱项,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刚刚接触文本的时候还来不及仔细思考就被教师强制性地给出了标准答案,长此以往,不仅压制了学生的天性,而且也会使得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乡下常见的民俗风情进行了诗意的描写,语言文字既清丽俊秀,又贴切生活,使得读者宛如走入了一幅画中一般。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时可以督促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提前预习,让学生对文中用到的生词进行练习和摹写,让学生对本节课课本描写“乡下人家”这个主题的描写角度进行思考。由于学生已经通过课前预习对文本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在课堂之中教师便可以放心大胆地对学生提出难度更高的设问,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本篇课文的描写为模板,对自己所熟悉的乡下美景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是一种拔高。
        二、引导学生课后复习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不仅要告诉他们提前预习的重要性,也要告诉他们,课后复习的关键程度丝毫不亚于课前预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名言警句而已,更是要贯彻入自己日常生活之中的座右铭。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三首》一节课的学习时,本节课主要包括三首诗词,分别是《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和《墨梅》,三首诗词各有千秋,分别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对边疆生活和卫国名将的赞颂之情以及对梅花高洁气质的赞美之情。表现了古代读书人冰清玉洁的气质与超尘脱俗的风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诗词的中心思想并不是最重要的,相较之下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完整的默写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抄写古诗词的作业,并且在另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随堂听写测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复习的一种方法。


教师要提醒学生,仅仅只是课前预习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学习水准与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学生要自主自觉的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复习任务,即使在教师没有布置复习任务的时候,学生也要以高度自律的心理做好自我约束,把课后复习的任务自觉完成。这种自觉不仅仅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负责,而且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大进步。
        三、展开小组合作
        在校园的集体性学习之中,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远远多于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利用校园资源的意识,把集体学习的益处发挥到最大。因此,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程度的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之中锻炼交际能力,提升语言表达水平,尽可能地去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文言文二则》这节课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篇家喻户晓的故事,分别是《铁杵磨针》和《囊萤映雪》。这两篇课文都是文言文,是从古至今激励历朝历代的莘莘学子好好学习,努力读书的佳作,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也颇有重要的意义,是学生接触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好机会。但是,文言文的写作方式与陌生的文言文用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理解难度还是较大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本课的白话文翻译进行探讨,对本节课的中心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在班级中,不乏有对古文和寓言故事精通的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同组成员面前展示自己,不仅起到了帮助小组成员提升语文知识积累的作用,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在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自己在观察中掌握到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有重点的授课,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专注度,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四、加强教师指导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毕竟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的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学习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足,难免会在进行自主性知识学习时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应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性的指引,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知识的自学。
        在指引学生对教材内的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文章。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的快速阅读,并向学生提问一些类似文章所讲述的大体内容是什么?文章所涉及的主人公有怎样的特点?等比较简单性的问题。这样,学生便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文章的快速阅读,有效了解文章所涉及的基础性的知识。接着,教师便可以指引学生进行文章的深入阅读,多多向学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剖析文章,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然而然地探究教材内的文章,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技巧,也获得了有效的自主学习训练。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自学是一项必要的技能,将对其终身学习的事业影响颇深,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难度较大的学习阶段里脱颖而出。通过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主自觉课后复习,并且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在较早的学习阶段就掌握本技能。
参考文献:
[1]张万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
[2]高美.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