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梁健
[导读] 为了加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本文研究适应《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重庆大学   梁健    400000

摘要:为了加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本文研究适应《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同时实现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在 2021届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以挖掘合适的教育素材和课堂教学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案;以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大国工匠精神;教学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 号)和《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方案》(重大委办〔2018〕5 号)文件精神,在“三进”工作专题课程建设项目(专业教育示范课程第三批)的支持下作者结合《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专业课课程教学探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前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由于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课程特点,内容涉及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内容,截止2017年9月已完工和封顶的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中国就有194栋,约占世界超高层建筑的50%,[1]大量的工程实际案例均可以在教学中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工程伦理进行教学的开展,可以设计相关专题进行讨论。
        一、教学安排
        思政育人教学安排
        第1章 由绪论中工程案例分析,延伸至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典范,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第2章 高层建筑桩筏和桩箱基础的高层建筑桩箱、桩筏基础设计若干问题讨论中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延展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和职业素养
        二、实施思路:
        为了同时实现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在2021届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一)注重案例教学,挖掘合适的教育素材和课堂教学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案设计是难点
        思政教学融入专业教学内容既要保证专业内容的讲授深度广度不打折扣,还能适当延伸课堂空间,赋予专业内容新的价值内涵,就必须挖掘合适的教育素材和课堂教学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案。


[2]例如绪论讲述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时,授课中引入截止2017年9月已完工和封顶的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中国就有194栋,约占世界超高层建筑的50%的数据及案例,讲述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历史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在土木工程各领域发展状的同时,明显增强了“大国自信”意识,将自己个人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深刻理解集中力量办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3]。
        (二)以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是重点
        课堂的授课时间有限,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课后进行讨论,然后再用两节课时间,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老师总结,以ppt的形式再一次强调,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以每个小组形式提交报告,讨论的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展开:
        1.结合工程案例讨论:计算地基承载力,上部结构荷载时,强调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如果数据不真实,会有什么后果?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才能为社会、土木工程行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2.通过观看各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不当产生的工程事故录像和案例剖析引导学生思考高层建筑基础出现问题的严重性,从内心深处建立职业的敬畏感,学习和掌握“大国工匠”精神的实质。
        3.采用现代施工措施建造的房屋结构, 已使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不当产生的生命财产损失降至最低范围.但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及管理过程中,不少工程人员伦理素质差而引发的劣质工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行业风气。工科类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受到金钱至上的利益社会上各种负面消极的社会道德和文化观念的冲击,不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等工程伦理意识淡薄。开展工程伦理的教学工作,使学生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工程设计、实施、评估和验收中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促成工程伦理观念内化为工程伦理素质。尽管我国已经进入法治的社会,但是只有工程技术人员具有良好工程伦理素质方能杜绝工程伦理问题的发生。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根本
        在讲授《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课程各章节各种不合理设计导致的工程事故时,除自然因素之外,人为因素则是罪魁祸首[4].在人为因素中,参建主体具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建立起“爱岗,敬业,诚信,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结语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促进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要求,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使之与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5]。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国兴主编. 《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 1 版
[2]柳逸青,王鑫,刘晓,等.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8 (6).
[3]史德刚.土建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3.
[4]张琛宁.高职土建类人才工匠与敬业精神培育研究[D]. 长安大学,2017(12).
[5]郭庆军,吴杰.建筑行业“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J]. 建筑经济,2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