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吴虎强
[导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是指学生能随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必备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在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品质、素养、习惯和能力,小学正是学生筑基的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纳瓦乡小学  吴虎强  848200

摘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的更高要求,是指学生能随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必备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在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品质、素养、习惯和能力,小学正是学生筑基的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教学实践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学理念也随之不断革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生能因此受益无穷,而小学正是学生思想萌芽的阶段,正在逐步展开对外界的探索和各种习惯的养成,这个阶段,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行,学生优秀的核心素养,一定会有利于学生随后的学习和生活。
        一、选题综述
        要想研究一个话题,必然要先明白它是什么?核心素养从广义上讲,是培养学生具备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到数学学科,包含有六大模块,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1],概念相对更加细化、具体化,如果将数学学习比作建筑工程,广义上的核心素养就是建筑蓝图,从大方向着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好像建筑的零部件,比如水泥、钢筋等等,是必需且基础的,因为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学任务并不重,加上篇幅有限,因此本文不对数学核心素养六大模块进行详细的阐述,而是从大方向上谈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大方向上看培养的核心素养,可以从“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部分分析,品格是思想,能力是落实的途径,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包括良好学习习惯、思维广度、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质疑思维等,而关键能力则指的是学生对某一教学目标,有能够搜集素材、搜集相关因素,并进行自主学习、反思、质疑后假想验证、创新能力等,总而言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数学并养成良好习惯,是系统性的、全面的、细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
       (一)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没有太多学习责任感、自主学习意识的小学生来说,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行,培养学生兴趣关键在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建立,如果课堂氛围是沉闷的,学生像做任务一样进行学习,必然会让学生的思维僵化,而课堂氛围轻松且活跃,学生思维有效发散,积极谈论,才是最好的学习环境。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是长时间师生相处潜移默化形成的,而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课堂氛围的培养,用轻松、积极的面孔面对学生,不要给学生太多学习负担,多互动多交流,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为学生考虑,久而久之,师生关系改善、优化,优良的课堂氛围会逐步形成。
       (二)自主学习理念[2]
        新课程理念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师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这一点是指让学生根据学习要素展开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数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记忆也会随之更加稳固,长而久之,如果能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将作用在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但要注意到,小学学生思维能力不足、数学基础薄弱,自主学习仍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优理解、更好认知,但也会给学生带去更大的学习压力,进一步让学生对数学厌烦,消磨兴趣,而且自主学习的效果往往都不会太好,虽然倡导学生的“主体性”,但也倡导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创设更高效教学模式
       (一)课前预习
        基于自主学习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消耗的教学时间必然会增加,但数学教学又有课时限制,因此提倡教师让学生课前先一步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点初步认知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提升效率,极大的课堂教学中课时不足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3]
        对于一些较难的数学知识点,分小组合作探索学习,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并且学生与同龄人之间交流更积极,兴趣也更加热烈,能让课堂氛围彻底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发散更有效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构建知识框架[4]
        一些教学方式比如思维导图教学的应用,帮助学生理清对知识点的理解,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之后的记忆也会更加稳固,例如“四边形”的教学,在完整教学之后,在复习课上,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以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为主要对象,以定义、周长、面积、生活现象等为知识对照点,依次罗列,将所有知识放在一起比较,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依据这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
        (四)和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学科就是为解决生活中数学现象所成立的,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不足,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刻,思维发散更有目的性,都会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教学内容和习题的生活化,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化为实际,更具体、更形象、更有趣。
        (五)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以课本为唯一真理,教师也是如此,事实上,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就算是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展开质疑,让学生质疑并搜集相关因素,运用反面视角去看待某一知识点,势必会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注意,这里并不是要让小学生去论证数学知识,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某一知识。
        (六)使用先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多地体现在多媒体教学上,教师在网络或教学平台上搜集教学资源,以更多样的形式给学生放映,例如“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操作,让一个空间图形得以旋转、拆分、变化,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标注,用更直观、更具体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势必有助于学生空间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有关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结合上述阐述,让教学更有效用,对学生的帮助极大,篇幅原因只对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或有不详之处,望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王艳珍.基于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54.
[2]任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7).
[3]杨梅.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5):36-36.
[4]潘秋英.数学之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19,8(08):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