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王进青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6月下   作者:王进青
[导读]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品质。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河夹镇东寺小学   王进青442634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品质。学会独立思考,表明学生已经通过学习,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之路也会因此越走越宽阔。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帮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更快速、更深入地进入数学学习中。
        【引言】在数学学科中更是如此,学生要提高数学素养,就离不开自己的独立思考。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需要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学科,无论是公式的正确运用、问题的正确分析还是解题所需要的完整步骤,都是不断思考的过程,相较于人文学科对知识记忆这一版块的强调,数学学科更强调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更注重学生的开拓性。笔者将从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因素、主观性努力、思考能力的运用方面入手,讨论如何较为完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巧设情境,让学引思
        情境教学是教育环节中课堂教育的经典环节,即通过与数学相关的情景预设对课进行导入,目的还是为了知识传达。但情境教学的突出优势就在于,情景导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乐趣。情境中出现的教学内容往往有一定的隐喻性和引导性,往往不会展现数理知识。小学阶段的情境预设以趣味性语言导入为主,伴随一些启发性的基础问题,作为课程的导入,这个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且在这一理解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关注于要学习的关键性问题,细心观察的同学还会发现更多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点。这样有助于他们将发现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启发才有发现,发现正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可以选取更多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进行导入,便于他们理解。例如,在农历8月15号中秋节这天,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板报的形式,让同学们把他们吃到了多少个月饼,吃到这样的月饼画在黑板上.同学们轮流上台,一起讨论,既增加了中秋吃月饼其乐融融的氛围,又能让同学们在这一话题下自然展开.这样就达成了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效果。
        2、挺立自我,独立是关键
        独立思考,顾名思义,关键在个人。独立思考,关键就是要学生在受到启发之后,自觉的、主动的进行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进行数学思考时,老师可能会进行情景导入等一系列的引导活动,平常在学生解题、回答问题时也会进行耐心、细致的逐步引导,但这些都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独立思考的手段。学生要真正掌握、消化数学知识,就离不开自己的独立思考。一个学生如果在一整个学习阶段中,都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那他可能一直还停留在表层阶段,无法进行深入性学习研究。



        比如,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解题或者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注意选取生活化的题材。比如人教版教科书上关于比较大小的题目,除了教科书中给出的灯笼和猴子,教师还可以选取更多生活化的案例,比如苹果和猕猴桃,土豆和西红柿、大人和小孩、鞋子和袜子,还可以在黑板上写不同大小的数字、画不同大小的图形,这些日常可见的事物,同学们一方面可以亲身观察到,一方面更加易于理解,判断起来也比较简单。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给出指导。可取材于生活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学大纲有所取舍。
        3、回归生活,有用才多思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的定理、概念其实是对实际生活中数学相关知识的总结和抽象概括,数学的一些前沿性知识、猜想也是为了拓宽我们的知识边界,让我们更好的地生活,更充分地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乃至宇宙。简单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或概念进行思考,最开始往往是因为这个概念与他了解的生活知识相关或相异,这也是思考的起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发现,提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发现,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再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在生活实践的检验中发现思考的重要性和帮助性,又进一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思考,从而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中。
        例如小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分类”这一主题下,学生初步明白了分类的定义,学会给课本中的图形、数字、不同板块的知识分类,在课堂上学会给老师展出的图片和教室可以观察到的物品分类。在课后,教师就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进行学具准备,通过家庭物品的观察选择、商场柜台各种物品的摆放选择进一步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分类场景,让同学们自行确立一个“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分类方案,可以课后交流意见,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考查评价,在下次课前进行成果反馈。通过具体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通过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进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应用数学的奥妙。
        结语:
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培养是教学育人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不仅仅是教育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更是学生更自由、更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重点在老师的引导和对生活的关注,但关键还在学生自己。因此教师要适当引导而不是全程宰制,学生需要科学引导而不是任意放随。
【参考文献】
[1]文秋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
[2]王文超.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1):306.
[3]许惠芬.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0):3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